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小阁老 > 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檄而定

小阁老 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檄而定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6:4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就是十万头猪,叛军一天也抓不完!”

翊坤宫中,陡闻噩耗的万历如丧考妣。

其实他应该庆幸自己的英明,还好没有御驾亲征,不然运气好就是高粱河车神第二,运气差就是堡宗第二。

但这时候,他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只想逃避这惨淡的人生,便躺在郑贵妃的怀里,一动不动,也不思考,只反复嘟囔着:“这不是真的,朕一定是在做噩梦,睡醒了就没事儿了……”

三河之战最大作用,还不是一举全歼了万历皇帝的王牌部队三大营。而是毁灭性的打击了,朱明皇朝自上至下的抵抗意志。

此役,朱翊钧倾尽所有,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十倍之精兵围攻一万子弟兵,却被一战全歼!输的彻彻底底,毫无借口。

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子弟兵的一万偏师中,其实有集团最精锐的内卫支队,还以为就是用唐山的地方武装呢。

所以愈加让人强烈的感觉,差距大到令人绝望!再抵抗也是徒劳了。

没有人愿意再做无意义的牺牲了……就算改朝换代,反正还是汉人的天下,那么认真干什么?

于是胜利的天平彻底倾斜了,朱明皇朝的颓败之势已无挽回余地,众多官军军官也审时度势,及时地回了头。

三河之战后第二天,永平总兵兼讨逆总兵官王化熙,以商议对策的名义,将保定总兵官杜桐、昌化总兵张臣和一众监军太监请到了自己营中。

王化熙‘摔杯为号,刀斧手尽出’,屠尽了所有阉竖,然后宣布辞官归乡,将帅印交给了张臣。

次日,张臣与杜桐宣布共同宣布起义,三路兵马归顺江南集团和赵昊……

转眼间,万历皇帝拱卫京畿的二十多万大军,便只剩下了御马监旗下的一万多人,和他那三千净军。

为了给新主子纳投名状,也为了九万多大军生计,张臣杜桐立即率军攻打通州。通州城内,三大营全军覆没的消息一传来,守军就跑光了。两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这座尚存一千九百八十万石粮食的仓城。

好在两人还算晓事,知道攻打京师的政治意义非同小可,他们是不敢抢唐山卫戍部队的功劳的。

然而郑一鸾却没有要过潮白河的意思,他派一部分军队,将那五万多俘虏押送回唐山,自己则带领剩下的军队,继续按部就班的向西北修铁路,一副不修到门头沟不罢休的架势。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郑司令不敢再占这攻下京师的功劳了。人们纷纷猜测,估计是要等赵昊来亲自破城吧?

但此时只要不是失了智,已经没有任何会怀疑,江南集团攻下京师,不费吹灰之力了。

京中一时谣言四起,盛传江南集团进城后,将杀光所有的太监。还说要将万历枪毙,以慰海公在天之灵……

吓得太监、准太监们连夜出逃。京中的无鸡之男转眼消失了大半。

~~

这种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人们是不会关注那些小人物的命运的,全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在赵昊和万历身上。

四月下旬,《江南日报》发表了赵昊《致全国同胞书》。

除了重申‘码头演讲’的承诺——废除帝制,消灭家天下。建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国家外,他还宣布了三件事:

一者,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号召全国各镇各省总兵,向张臣杜桐学习,响应起义,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内战。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