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北宋官家 > 第八章:中枢格局

北宋官家 第八章:中枢格局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4:43:5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依宋制,除了特定日子举行的大朝会以外,日常的朝会有三种,依重要程度分别是常朝,朔望朝和日朝。

常朝沿袭自唐,又叫大起居,五日一次。

虽然叫常朝,但是皇帝并不参加,而是由宰相或参知政事一人押班,群臣赴前殿行七拜之礼,属于纯粹的礼仪性质。

发展到后来,连宰执都往往不再参与押班。

朔望朝又叫入阁仪,每月初一,十五举行两次,皇帝坐前殿,宰相押班,所有京朝官皆需参与。

入阁仪的要求相对严格,偶尔也允许奏事,但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让百官朝见皇帝以及宣布重大命令所用。

最后便是日朝,也即是俗称的早朝,地点在崇德殿。

宋初的早朝每日举行,后来,随着赵恒身体逐渐多病,改为两天一次。

逢单日皇帝坐殿,双日则不坐,属于真正听政议政的场合。

能够参加早朝的官员较少,只有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审刑院这些衙门,许升殿奏事。

其他官员如有政事奏禀,需提前向中书门下请示,得到允许之后排定班次,方可上殿。

坐在宽大的御榻上,赵祯头戴长翅幞头,身着圆领宽袖绛纱袍,腰束玉带,端居上首。

依次往下,最前端仍然是宰相丁谓。

此刻,这位丁相公正面对着在场的一众大臣,拿出一份文书,张口读道。

“此皇太后手书,晓中书门下及枢密院……”

“近以先皇崩逝,举国哀丧,先皇以母子之爱,有异常伦,所以遗制之中,权令处分军国事,勉遵遗命,不敢固辞,然事体之间,宜从允当。”

“自今以后,中书、枢密院诸政事需进呈皇帝者,并许依常式文书付送入内印画,在内廷亦不妨与皇帝仔细看览商议。”

“或事有未便,即当与皇帝宣召中书枢密院详议,如中书,枢密院有事关机要,须至奏覆,即许请对,当与皇帝非时召对,即不必预定奏事日限……故兹示谕,咸使知悉。”

话音落下,赵祯便见到,底下众人的神色各不相同。

首先是王曾,他的脸上明显有些失望。

因为这份手书,实际上就是丁谓之前提出的方案。

和王曾脸色相同的,还有宰相冯拯,枢密副使张士逊。

显然,他们对这个结果,也不甚满意。

倒是参知政事任中正和枢密副使钱惟演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过,让赵祯有些意外的是。

虽然这二人面带笑意,可若仔细看去,便能发现,这抹笑容中,没有半点深达眼底。

这可就有意思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