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北宋官家 > 第三章:遗诏可改邪?

北宋官家 第三章:遗诏可改邪?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4:43:5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就在丁谓信心满满的催促着王曾赶快下笔的时候,他却没有发现,对面的王曾早已经是眉头紧锁。

略微踌躇了片刻之后,王曾甚至直接搁下了手中的毫笔,抬头道。

“太后临朝,政出房闼,此本国家否运,全因太子幼冲,无可奈何也,书军国事权兼处分足矣,不宜去之。”

话音落下,丁谓的脸色顿时一沉,眼见着就要发难。

见此状况,王曾起身一拜,道。

“丁相公,我等诸臣方才共听圣人宣大行皇帝遗命,言犹在耳,何必再议?”

这一句话,将刘娥搬了出来,倒是让丁谓一时之间有些哑口无言。

随即,一旁的冯拯也道。

“王参政所言有理,丁相公何必执拗?”

冯拯虽是末相,但首相,次相,末相皆是宰相,本就只是排序之间有所差别而已,理论上来说,权力并无差异。

何况,冯拯的资历更老,说话也更有份量。

他开口赞同王曾的意见,其他的宰执大臣也顿时有了底气。

枢密副使张士逊紧跟着便道。

“权字若去,恐引台谏非议,还是写上稳妥一些。”

七人之中有三人都明确表示反对,而且王曾还抬出了皇后。

丁谓就算心有不甘,也只能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道。

“听你们的便是!”

“……情形便是如此,这些都是臣找了侍奉在旁的宫人打听到的。”

延庆殿中,雷允恭的话还在继续。

“……除了因增减权字有所争执外,王参政还说,淑妃娘子并无所出,虽助圣人抚育太子有功,然诸皇子皇女之母尚无所封,独淑妃娘子册为皇太妃,礼尊过甚,故主张此事当缓议之,不必载于遗制之中,不过,丁相公对此表示反对,至臣归时,仍在争执未有结论……”

雷允恭所说的淑妃娘子,指的是杨淑妃。

宋朝的宫城不大,但是,皇帝的后宫当中妃嫔却不少。

单说赵恒的后宫当中,有品级的妃嫔,就有十余人。

因此,除了皇后之外,很少有妃嫔能够独居一宫。

大多都是一宫之中分出不同的殿阁,依品级高低,居不同大小的殿阁。

刘娥是在大中祥符五年被册立为后,在此之前,她受封德妃,和她同居一宫的,便是当时仍只是婉仪的杨淑妃。

说起这位淑妃娘子,本是赵恒潜邸时的妾室,出身倒也算是官宦家族,其叔父官至天武军副指挥使。

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性格柔婉,和刘娥居一宫时,不仅没有因为刘娥的身份而看轻她,反而和刘娥的关系处的很好。

后来,刘娥‘生下’了赵祯,很快被封为皇后。

但是,那个时候,她已经四十岁了,精力不济,再加上要辅助赵恒处理政务。

所以,在征得赵恒的同意后,刘娥便继续让杨淑妃和她同居一宫,一起照顾赵祯这个小皇子,直到现在。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杨淑妃算是赵祯的养母。

只是,她自己的确没有诞下过一儿半女,这也是那句‘淑妃娘子礼尊过甚’的原因。

虽然说,赵祯是赵恒唯一的继承人,但是,在赵祯出生之前,赵恒曾有五位皇子,在他之后,还有两位皇女。

只可惜,这些皇嗣无论男女,全都幼年而夭。

唯一顺利长大的,就只有赵祯。

可问题就在于,这些皇子皇女虽然早夭,不代表不存在。

按道理来说,若要晋封,这些妃嫔的确应该排在杨淑妃之前,不过……

赵祯正在想着,耳边却忽然传来一道声音。

抬起头一看,却见不知何时,刘娥已经转过头来。

清淡的目光落下,却莫名的让赵祯感到一股压力扑面而来。

“这件事,太子怎么看?”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