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满唐华彩 > 第631章 风雪故人来

满唐华彩 第631章 风雪故人来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8:11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大唐开国至今近一百五十年,几乎还没有一个天子是以平安顺利的方式继承皇位,每一次权力更迭都伴随着血雨腥风的政变与清洗。

如今这位皇帝更是将此传统发扬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不仅打破了姓氏血脉的限制,还跨越了贵贱的天堑。

朝臣们痛定思痛,决心培养太子李祚,并确保他安稳继位,这成了当今朝堂上第一要紧之事,如此一来,长久以来形成的党争氛围反而平息了。

毕竟太子还小而圣人年富力强,数十年间都起不了波澜。

正兴七年是丙午马年,大唐的年号没变,国号也还在。

天下无事、四海安宁。

春耕一结束,待国事稍闲,宰相杜有邻便递了辞呈,被天子拒绝了三次,他还是决心告老,遂加集贤院学士致仕。

是日,升平坊杜宅,前来相送的人有很多,时不时能听到一声“功成身退”的赞誉。

杜有邻却以身体不适为由,待在书房中愀然不乐。

多宝搁上,他的紫袍叠得整整齐齐与玉带摆在一起,想必是不会再穿了。

“吱呀”一声响,门被推开了,杜五郎走了进来。

杜有邻连忙低下头,捧起书卷装作在云淡风轻地看书。

任门外熙熙攘攘,他自心如止水,求学不倦。

“阿爷,客都送走了,我们也收拾东西,明日启程吧。”

“嗯。”杜有邻闷声应了,可终究是心里不甘,没忍住抱怨道:“我看,圣心没你说的那般难测,朝堂安稳,能有甚杀身之祸?当此大唐中兴之际,不能一心为民,却惜身避祸,可耻。”

“阿爷是宰相还没当够吧?你又不擅左右逢源,官瘾却好大,忘了以往可总说要谨慎。”

杜五郎说着,抬头去看书房上挂的“谨言慎行”、“如履薄冰”几字,目光落处,却是愣了愣。

不知何时,杜有邻已将挂幅换成了“正己率属”、“风志澄清”字样,颇有宰相气派。

“一时说一时的话。”杜有邻道,“当年李林甫当政,我奉行的是谨慎,如今君贤臣明,我当以身作则……”

“在衙门里天天说不厌,回家还要说。想想二姐,走吧。”

提起杜妗之事,杜有邻无奈一叹,再不舍得也只好离开。

他往日总觉得二女儿性格强势,自己管教不了,可她被关在掖庭这么久,他终于也是担心了起来,这天夜里不由辗转难眠。

卢丰娘从来都不是体贴入微的性格,听得他翻身的动静,倒是懂得安慰了他一句。

“放心吧,我看着陛下长大,他不是绝情的人。”

“我看你这妇人是糊涂了,陛下到我们家时才多大年纪。”

杜有邻念叨着,忽意识到一晃眼十几年都过去了。

天不亮,杜家就准备出发了。

行李都已送上马车,杜有邻不情不愿地裹着披风出了院子,正见杜媗带了一人进来。

那人穿的是一身襕袍,身材清瘦颀长,转头间显出一张清冷的脸,竟是杜妗。

“二娘?”

杜有邻愣了愣,上前仔细打量了杜妗两眼,发现她并不像想像中那么憔悴,状态还算不错,只是有些不太高兴的样子。

“你是如何从掖庭出来的?”

“阿爷小声些。”杜媗低声道,“是太子求了皇后,偷偷把二娘放出来的。”

“殿下真是好孩子。”

提到李祚,杜有邻不免难过。

在他看来,李祚是杜妗的干儿子,那也算是他的干外孙,杜家本与太子有如此亲密的关系,眼下搬走往后就疏远了,岂不可惜?

他正唏嘘着,没想到,却被杜妗顶了一句。

“祚儿是好孩子还用阿爷说吗?”

“你……”

杜有邻气恼于儿女越来越不尊重他,可转念一想,杜妗还能有脾气顶撞他,也算好事。

一家人出了长安,当天便行了二十余里,到了少陵原。

也就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了。

“这就到了?不是说避祸吗?”

卢丰娘站在杜家老宅前看着门梁上的蜘蛛网,不由诧异万分。

这里离长安不到一天的路程,为到此隐居而辞了宰相之位,实在有些可惜。

所谓“城南韦杜”,京兆杜家的祖籍就是在这长安城南。

杜有邻感到有些困惑,四下一瞧,道:“老夫怎么觉得,老宅近了不少,带着家当慢慢赶路,以往须得两三天啊。”

“阿爷路上还说呢,朝廷新修的直道平坦好走,那自然是快了。”杜媗道:“若纵马而驰,小半天就能到。”

卢丰娘还是有些害怕,向杜五郎道:“那陛下若是想降罪杜家,岂不还是太近了?”

“阿娘,若真被降罪,你能逃到哪去?避祸嘛,重要的是摆出与世无争的态度。再说了,阿姐时不时还得回长安呢。”

“还回长安做甚?”

这问题不好回答,杜五郎一愣。

杜媗捋了一缕头发,道:“采买些物件。”

她说罢,不由转头看了杜妗一眼,只见她还在想着事情出神,也不知在担忧什么。

搬回了杜家老宅,众人都很不习惯。

全瑞很快找到杜有邻说了一堆琐事。

“阿郎,老宅的奴隶都放了贱籍,只剩下些上了年纪不愿走的,宅院里还好安排,田要再雇人种,得比往年多出两成,如今有点力气的都愿租官府的公田……”

“别和我说这些。”杜有邻只听两句就不耐烦了,挥手道:“与娘子说去。”

他自低头摆弄着那张坐榻,总觉得远没长安那把椅子舒服。

那把椅子是御赐的,用细麻布包裹着棉花当作坐垫,靠背也是垫着,且还是以贴合他背脊的弧度订制的。

就这么一个物件,薛白却说棉花产业、织布产业有大进展才能造,而从造出来到批量制作,送入千家万户,没有二十年光景都未必做得成。赐给杜有邻,为的是让他时时想到棉花,时时考虑百姓是否受寒。

杜有邻极珍惜它,每次坐下都是轻落轻起,这次搬家不带来,实在是怕磕坏了它。

“家里看不到棉花,我也无官一身轻,不必管百姓暖寒喽。”

他叹息自语着,卢丰娘已跑了过来,一路聒噪不停。

“阿郎!”

“往日不觉得,原来这就是朝廷的新政。雇佃户还得多给两成,这可是活生生的钱啊,连妾身都心疼,难怪那些人要闹哩……”

“嘘,什么话你都敢说。”杜有邻叱道,“什么活生生的钱,钱不过是死物,少了这两成,你便缺钱用吗?农户们多了这两成,却能少卖一个孩子。”

他能力如何不说,这些年待在中枢,觉悟还是很高的,反正他也不管家里的帐,转头又去摆弄他的床板。

“床也**的,连床棉褥都没有,还是得种棉啊。”

卢丰娘一跺脚,气道:“那就把你杜家的田全改为种棉花,让你软个够!”

不习惯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次日睡醒,杜有邻负手在院子里逛了一圈,却不见报纸送来。

在长安,他订了足有十三份报纸,从国事到民间杂谈,从诗刊到故事会,应有尽有。

“阿郎在找什么?”

“少陵原恐怕是订不到报纸了啊。”杜有邻不无悲伤地叹道。

“有的!”全瑞应道,“集上就有驿馆和报舍,除了一些小报,都有的。只是要比长安晚一天,因此小人昨日没订,让它明日送来。”

“晚一天还如何称作‘新闻’?”杜有邻依旧不太高兴,“所谓新闻,重要的是得新。”

“那要不……阿郎回长安看?”

全瑞当了一辈子杜家的奴才,眼看放籍之风日盛,虽没起别的心思,但似乎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性格。

杜有邻遂不悦道:“还不是五郎这个败家子!”

~~

与杜家旁人都不同的是,杜五郎回到老宅后颇为开心。

没了应酬,不被打搅,他感到十分自由,每天带着儿女们打量大大的花园,打算布置出一种世外高人的格调。

一直以来,他对花草树木、鱼虫鸟兽都很感兴趣,近来就在研究果树嫁接之事。

旁人懒得听,可他却会与女儿分享这方面的经验。

“阿苽知道吗?把柿树接到枣树上,柿子能长得更好,其中原因,陛下说是因为不同品种之间的‘基因’能够优劣互补,我觉得他在胡说,但我想试试看。”

“阿爷,我知道了,我们可以把麦糖接到果树上,然后长很多很多的麦糖!”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