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齐第一诸侯 > 第六十四章 妙计

大齐第一诸侯 第六十四章 妙计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4:31:1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李清菡答应得干脆,无疑省了杨宁很多事,但这并不代表谈判就能立即进行。

杨宁打算在李清菡去跟范家谈判前,让赵文景教授一下对方相关技巧,将应对各种情况的说辞早早议定,制定几个大方向上的谈判方案。

这种事杨宁并不擅长,至少没有赵文景这种擅长清谈,耍嘴皮能耍出花来的名士擅长,所以没打算亲自叮嘱李清菡什么。

可他没想到的是,大小姐在这个环节上态度明确地提出异议:要么杨宁来教她,要么就谁也别来教。

杨宁不理解大小姐的这种小性子,但决定为大局牺牲,暂时顺从对方的要求。孰料,等杨宁耳提面命半个时辰后,李大小姐却是呵呵一笑,轻飘飘地道:

“还以为你现在无所不能,能教给我什么不同凡响的见解,没想到全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你当我是三岁小孩不成,连这些都不知道?”

杨宁清楚感受到了对方的挑衅之意。

他这才想起来对方是青州有名的才女,连那些门阀世家出身的士子都对她赞誉有加,无论才学还是谈吐都没理由会差。

杨宁倒不是完全忘了这茬,而是重生后一直忙忙碌碌,心里装的都是军政大事存亡计较,早就忽略了身旁这位才女,没把对方放在心上,此时被当面挤兑,倒也不至于生气,只能自嘲一笑。

无论如何,在孙良的陪同下,李清菡跟着赵文景启程去见范家的人。

值得一提的细节只有一个半,一个是李清菡执意直接去范家坞堡,并要求赵宁让押运军械的队伍跟上,那架势是回来的时候一定会带回兵甲。

后面半个则是李蒹葭也跟着去了,按照对方的说法,她是李家长辈,说话怎么都有些份量,正好给李清菡撑撑腰、壮壮胆。

李清菡等人离开后,除了操练军中士卒,杨宁最为关注的无疑是流民与土地问题,依照杨宁的本心,能收拢的难民自然是越多越好,每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打仗也好种地也罢,绝对不会没有用处。

然而事实情况却是,历城县能容纳的流民数量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限制条件便是土地数量。

整个历城县的耕田就那么多,能养活的人有限,而杨宁能分配的就更少。

济南郡这个地方,能被用作耕地的地方早就被开垦成了农田,眼下没有垦荒扩大耕地面积这一说。

“胡人在济南郡造成的难民我们还没收拢完,从河北来的难民已是日渐增多,现在泰山贼又制造了一批新的难民。

“因为咱们这些时日到处派人吸纳人手,闻讯而来的难民每天都以数千计,莫说耕地马上就会分完,便是连窝棚都没地方建了。”

这日,历城县外收拢难民的窝棚区,杨桐一见到杨宁就开始吐苦水,“冬日漫漫,地里光秃秃一片,连野菜都没几棵。

“几万张嘴等着吃饭,就你之前缴获的那点粮食,除了军粮之外,能留给百姓的本就有限,要是流民继续增多,我们怎么撑到明天秋收?”

杨宁站在土丘上纵目远眺,目之所及是密密麻麻的简陋棚户与衣衫褴褛的百姓,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尽头。

若非杨桐有点本事,组织流民搭建的窝棚颇有规划,不至于乱糟糟的,施粥救济也是以一定数量的窝棚为基础,此刻过万流民聚集在这里,说不定早就闹出了许多乱子。

“你现在看到的,还是新近到来的流民,先前军中招募的青壮的家人,都已经分到田地去往各处安置了。

“我实在没想到,旬日间就会有这么多难民汇聚于此,这些天没日没夜的忙活,全无半刻消停的时候。”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