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玄幻 > 在年代文里吃瓜 > 第166章 完结

在年代文里吃瓜 第166章 完结

作者:翟佰里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3 14:12:4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干杯——”◎

黎善也很满意。

张逐日给她选的院子是最大的一间, 而且在中轴线上,属于以前的正房,前后左右都是家里的亲戚, 以后就算她人在京城, 也不怕家里出事。

最重要的是, 这徐家以前确实是大户人家,正房里甚至还有火墙。

张逐日拍了拍墙面:“前两天我跟你姨父过来试了试,火墙是好的,你要用的话,现在点火,不出一个小时就热乎了。”

“被褥铺盖你舅妈先从家里拿了一床,另一床是新做的,不过家里没给齐同志准备, 回头几家人匀一匀, 也能匀出一床来。”

齐颂听了不由有些受宠若惊。

他没想到张家连自己的铺盖都考虑到了, 赶忙说道:“我铺盖是随身携带的,就不用为我劳神了。”

“既然齐同志有铺盖那就更好了,我和你姨父都说好了, 先把你这儿弄好了,然后我们再搬过来过年, 新房子头一年,不作兴空着过年,到时候把你邬姥姥还有姥爷一起接过来, 咱们过个团圆年。”

张逐日更高兴了,他还小声跟苏卫清说道:“今年善善她两个哥哥都回来, 是最团圆的一年了, 就是都不结婚, 叫你舅妈不大高兴。”

范琴确实因为儿子的婚事操碎了心。

妹妹的女儿都大学毕业(标准的不看年纪看年级),俩哥哥居然还是单身,这说出去还把人大牙笑掉了呢。

她寻思着,现在先不动声色,等俩儿子回来了,立刻给他们安排相亲!

“大舅你们也别着急,两个大舅哥还没有三十呢,现在都当连长了,年轻有为的很,不怕没有人给介绍对象。”苏卫清一句话就说到张逐日心坎里去了。

可不是嘛。

他儿子可是连长!

“总归还是要看缘分,我和善善就有缘分,这些年过得和和美美的,连吵嘴都少有。”

“你这话真该说给你舅妈听听,这些天跟魔怔了似得,真怕找个搅家精回来,把好好的家给搅和浑了汤。”

苏卫清听了这话就笑,反正是不搭腔。

当初他可是看见过罗玉秀同志催婚大哥来着,这种状态的女同志他可不敢劝。

晚上有了落脚的地方,夫妻俩就松了一口气,今天张逐日他们几家是来不及搬过来了,但有齐颂在,安全上不需要担心,再加上外围还有一圈三米高的围墙,在白马县来说,都是高门大户的存在,轻易也没人会想到翻那个墙。

年底了,都忙,晏安国和张逐日下午也要上班,看了一会儿一行人就各自回家了。

约好了过两天上门来吃饭,苏卫清就带着黎善回了药厂,他们回来前,家里也在商量他们一家子怎么安置的事,家里人多房间少,实在是塞不下,其实他们早先想的是让苏城和苏军合一个房间,剩下的那个房间给老三家住,结果现在又多了个齐颂。

他们到家得时候,罗玉秀正张罗着把苏维民书房的书桌搬到客厅来,放一张行军床让齐颂住。

“卫洋两口子带着孩子也这两天到家,卫萍听说你们回来,也说要回来。”

所以说家里是实在没地方了:“只能委屈齐同志睡书房了。”

其实苏维民更想让齐颂去住招待所。

可齐颂的职责是保护苏小楼,所以说,苏小楼在哪,他就必须在哪里。

苏卫清赶忙说道:“不用动,我们在街上买了个小院子了,那边已经收拾妥当,晚上直接搬过去就行。”

“小院?你们啥时候买的?”罗玉秀愣住了。

她怎么没听说过呢?

“就前段时间,我几个舅舅家的儿子不都大了么,厂里分配的房子小,怕孩子长大了不够住,就寻思着凑一块买在一起,正好打电话跟我提了一嘴,我就让他们帮我们也在旁边带了个院子。”

黎善凑过去挽住罗玉秀的胳膊。

话到了她嘴里就变了一种说法,明明是她主动找的张逐日,可这会儿却变成顺带了。

“是啊,白马县是咱的根,就算走到天边去了,这里也是我和善善相遇的地方,我还想着以后退休了跟善善回来养老呢。”苏卫清在旁边双手环胸,一副怅惋模样的唏嘘。

倒是让原本有些不大舒服的罗玉秀给逗笑了。

本来罗玉秀还觉得这夫妻俩更信任老丈人家呢,现在看这副模样,倒像是凑巧了。

“买哪儿了?”

“就那个徐家大院。”黎善指了指门外,凑到罗玉秀身边咬耳朵:“我大舅给我两个哥哥分别买了一个,姨父也买了俩,小舅舅家估计也打算买一个到两个,我这儿呢买了里面最大的,加起来也有七个院子,里面一共九个院子,剩下的两个我让我舅舅先留了名,想看看大哥二哥要不要买,到时候大门一关,全是亲眷。”

罗玉秀一听徐家大院就满脸惊喜。

那可真是个好地方。

再听说黎善还给苏卫海和苏卫洋留意着,心里头就更高兴了。

正如黎善所说的,门一关全是亲眷,以后也好相互照应,她也顾不得黎善是不是亲近娘家了,赶紧地就让苏城去喊苏卫海回来商量。

苏卫海的工资不低,一听说还有剩下的两个院子,立刻大手一挥:“我都包圆了。”

以后小兄弟两个一人一个,谁也不好说他偏心。

至于他现在住的这个房子……以后等他们两口子死了,随他们怎么处理呗。

“去去去,你裹什么乱,等你二哥回来一起商量。”罗玉秀摆摆手,有点不愿意,她想叫老大老二一人一套,这样以后老了还能住一块,至于孩子们……他们老两口还有一套房子呢,到时候直接拿出来分就是了。

至于谁多谁少,大不了到时候商量好了,拿房子的掏钱补贴就是。

苏卫海委屈。

他这研究做的好好的,被拎回来开会,结果刚发表了意见就被驳回,那他回来做什么?

黎善笑了笑没说话。

张新民那边她肯定要留两套的,不过她估计张新民就只会买一套,到时候多余出三套来,大哥买两套,二哥买一套,小一辈怎么都够分了。

但现在事情没谈就不下保证。

万一张新民支棱起来,直接要两套呢。

罗玉秀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知道小儿子一家有了落脚的地方后,就又拉着黎善去看了一趟,不仅如此,还又拉着黎善把锅碗瓢盆给置办了一遍。

“不管家里开不开火,该有的东西还是要有,不然就没有热乎气。”

罗玉秀也知道三房过了年就要走,但依旧掏腰包给他们置办东西,都是做父母的,心里想的念得都是儿女。

晚上吃过晚饭,一家子带着齐颂,抱着苏小楼就回了大院。

漆黑了许多年的大院,再一次有了温暖的光。

这一夜睡得极好,第二天更是日上三竿才起床,出来的时候,齐颂已经在大院里跑了四圈了,什么犄角旮旯都给摸透了,再然后张逐日他们就到了,张红梅带着俩儿子忙的热火朝天,张新民则是有些尴尬,他没钱买房子,也没钱帮衬,只能过来干点儿力所能及的活儿。

陈芬更是沉默的很。

一直到傍晚,张新民才找到苏卫清,提出了借钱来。

苏卫清早有准备,自然满口应承。

黎善也松了口气,只觉得这个三舅没有傻到家。

而张新民呢,回去后则跟陈芬说了欠债的事,陈芬更是急的大半夜偷偷抹眼泪,两千块钱啊……那得还到猴年马月,再想到娘家,她到底还是舍下了面子,当着当初写的欠条回娘家要钱去了。

当初陈家自诩知识分子,要写欠条,如今倒是方便了陈芬算账。

这么一笼统算下来,也将近一千五百块钱了。

陈芬心疼的直抽气,只觉得自己娘家真是吞金兽,拿了她这么多居然一句都不提还钱的话,但为了儿子,为了他们这个小家能过的好,为了以后能在妯娌之间挺直了腰杆子,她还是上门去要了。

黎善可不知道自己这一帮忙,倒是帮了小舅舅一个大忙。

她正忙着在家做手擀面呢。

苏卫洋打来了电话,说是跟苏卫萍一家子做一趟火车,都是下午四点到家,依旧是罗玉秀和吴梨去接,而她则是接过了掌勺大权。

人多,胃口也大,再没有什么比煮面条更方便的了。

宁省的冬天温度不算很低,但湿冷湿冷的,四点正是太阳落山,寒气冒出来的时候,一群人进屋子的时候都裹着寒风,原本空荡的屋子也瞬间变得拥挤了起来。

“哇,几年没回来,家里变化这么大啊。”说话的是苏卫萍。

她看到黎善就热情的挥手:“三嫂,好久不见了。”

上次见面还是她和展冀结婚的时候呢。

后来黎善回来,她却没回来,她回来了,黎善又留在京城过年,就这么阴差阳错的,但两个人一直通电话,所以也不觉得生疏。

“卫萍,二嫂……”黎善先跟两个女主人打了招呼,然后才跟男同志说话。

最后目光落到两家的孩子身上。

郑婉珍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还是在计划生育前堪堪生下的,现在再想生已经不能了,苏卫萍则只生了一个独生子,她如今自己开了个服装公司,忙的很,再加上展冀是体制内,不能生二胎,所以只得了一个儿子。

姑嫂两个一看见苏小楼眼睛都移不开了,一左一右地搂着苏小楼,眼底的羡慕都快溢出来了。

苏卫洋和展冀都不是健谈的人,再加上跟黎善也确实不熟,只应了一声便和苏卫清说道一块儿去了,苏卫清也将房子的事提了一嘴,苏卫洋立刻表示:“我家要一套。”

苏卫海刚好进了门听到这一句,立即嚷嚷开:“你在琼州呢,干啥要买院儿。”

苏卫洋回头:“我乐意。”

“你这人可真是!”

苏卫海也没真心想抬杠,而是看向黎善:“那我俩就一人一套了。”

三言两语,就将房子给订下了。

倒是苏卫萍不高兴了:“我呢?咋没人问问我的意见呢,难不成嫁出门的女儿真成了泼出门的水了?”

“我给你留着呢。”

黎善赶紧拉了拉苏卫萍的手。

正好张新民只要一套,剩下的那一套就给苏卫萍了。

黎善也确实汗颜,之前也确实没考虑过苏卫萍,毕竟展冀的老家在京城,以后肯定在京城待的时间长,到时候他们两家在京城肯定相处的更多些。

苏卫萍一听说自己也有份,立刻眉开眼笑起来。

罗玉秀见黎善两句话就把事情给摆平了,立即哼着歌进了厨房,黎善也赶忙跟了进去,其他人顿时也坐不住了,不一会儿,厨房里挤满了女人。

罗玉秀:“去去去,都出去,挤死了。”

“妈——我想吃妈妈做的面条了。”苏卫萍撒娇。

罗玉秀哪里扛得住,说了句‘馋猫’就接过擀面杖,自己开始干活。、

一家子热热闹闹,厨房门没关,煮面条的水开了,水蒸气从厨房里氤氲到了屋内,整个家里水雾缭绕的,看起来更加的有生活气息。

苏维民下了班回来后,家里就更热闹了。

这一晚上,虽然不是过年,却已经有了团圆的味道。

苏维民太高兴了,拿出了自己私藏的茅台酒,给几个儿子女婿给满上,站起来说祝酒词的时候,眼圈都有些红了。

“咱们一大家子,今天可算是团聚了。”

好几年了,家里的人从来没这么齐整过。

尤其是家家户户都有了下一代,再没有比这个更让他高兴的了。

苏卫海最是个爱热闹的:“那还等什么,咱们干一杯。”

所有人一起站起来,举着杯子碰到了一起。

“干杯——”

罗玉秀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知道小儿子一家有了落脚的地方后,就又拉着黎善去看了一趟,不仅如此,还又拉着黎善把锅碗瓢盆给置办了一遍。

“不管家里开不开火,该有的东西还是要有,不然就没有热乎气。”

罗玉秀也知道三房过了年就要走,但依旧掏腰包给他们置办东西,都是做父母的,心里想的念得都是儿女。

晚上吃过晚饭,一家子带着齐颂,抱着苏小楼就回了大院。

漆黑了许多年的大院,再一次有了温暖的光。

这一夜睡得极好,第二天更是日上三竿才起床,出来的时候,齐颂已经在大院里跑了四圈了,什么犄角旮旯都给摸透了,再然后张逐日他们就到了,张红梅带着俩儿子忙的热火朝天,张新民则是有些尴尬,他没钱买房子,也没钱帮衬,只能过来干点儿力所能及的活儿。

陈芬更是沉默的很。

一直到傍晚,张新民才找到苏卫清,提出了借钱来。

苏卫清早有准备,自然满口应承。

黎善也松了口气,只觉得这个三舅没有傻到家。

而张新民呢,回去后则跟陈芬说了欠债的事,陈芬更是急的大半夜偷偷抹眼泪,两千块钱啊……那得还到猴年马月,再想到娘家,她到底还是舍下了面子,当着当初写的欠条回娘家要钱去了。

当初陈家自诩知识分子,要写欠条,如今倒是方便了陈芬算账。

这么一笼统算下来,也将近一千五百块钱了。

陈芬心疼的直抽气,只觉得自己娘家真是吞金兽,拿了她这么多居然一句都不提还钱的话,但为了儿子,为了他们这个小家能过的好,为了以后能在妯娌之间挺直了腰杆子,她还是上门去要了。

黎善可不知道自己这一帮忙,倒是帮了小舅舅一个大忙。

她正忙着在家做手擀面呢。

苏卫洋打来了电话,说是跟苏卫萍一家子做一趟火车,都是下午四点到家,依旧是罗玉秀和吴梨去接,而她则是接过了掌勺大权。

人多,胃口也大,再没有什么比煮面条更方便的了。

宁省的冬天温度不算很低,但湿冷湿冷的,四点正是太阳落山,寒气冒出来的时候,一群人进屋子的时候都裹着寒风,原本空荡的屋子也瞬间变得拥挤了起来。

“哇,几年没回来,家里变化这么大啊。”说话的是苏卫萍。

她看到黎善就热情的挥手:“三嫂,好久不见了。”

上次见面还是她和展冀结婚的时候呢。

后来黎善回来,她却没回来,她回来了,黎善又留在京城过年,就这么阴差阳错的,但两个人一直通电话,所以也不觉得生疏。

“卫萍,二嫂……”黎善先跟两个女主人打了招呼,然后才跟男同志说话。

最后目光落到两家的孩子身上。

郑婉珍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还是在计划生育前堪堪生下的,现在再想生已经不能了,苏卫萍则只生了一个独生子,她如今自己开了个服装公司,忙的很,再加上展冀是体制内,不能生二胎,所以只得了一个儿子。

姑嫂两个一看见苏小楼眼睛都移不开了,一左一右地搂着苏小楼,眼底的羡慕都快溢出来了。

苏卫洋和展冀都不是健谈的人,再加上跟黎善也确实不熟,只应了一声便和苏卫清说道一块儿去了,苏卫清也将房子的事提了一嘴,苏卫洋立刻表示:“我家要一套。”

苏卫海刚好进了门听到这一句,立即嚷嚷开:“你在琼州呢,干啥要买院儿。”

苏卫洋回头:“我乐意。”

“你这人可真是!”

苏卫海也没真心想抬杠,而是看向黎善:“那我俩就一人一套了。”

三言两语,就将房子给订下了。

倒是苏卫萍不高兴了:“我呢?咋没人问问我的意见呢,难不成嫁出门的女儿真成了泼出门的水了?”

“我给你留着呢。”

黎善赶紧拉了拉苏卫萍的手。

正好张新民只要一套,剩下的那一套就给苏卫萍了。

黎善也确实汗颜,之前也确实没考虑过苏卫萍,毕竟展冀的老家在京城,以后肯定在京城待的时间长,到时候他们两家在京城肯定相处的更多些。

苏卫萍一听说自己也有份,立刻眉开眼笑起来。

罗玉秀见黎善两句话就把事情给摆平了,立即哼着歌进了厨房,黎善也赶忙跟了进去,其他人顿时也坐不住了,不一会儿,厨房里挤满了女人。

罗玉秀:“去去去,都出去,挤死了。”

“妈——我想吃妈妈做的面条了。”苏卫萍撒娇。

罗玉秀哪里扛得住,说了句‘馋猫’就接过擀面杖,自己开始干活。、

一家子热热闹闹,厨房门没关,煮面条的水开了,水蒸气从厨房里氤氲到了屋内,整个家里水雾缭绕的,看起来更加的有生活气息。

苏维民下了班回来后,家里就更热闹了。

这一晚上,虽然不是过年,却已经有了团圆的味道。

苏维民太高兴了,拿出了自己私藏的茅台酒,给几个儿子女婿给满上,站起来说祝酒词的时候,眼圈都有些红了。

“咱们一大家子,今天可算是团聚了。”

好几年了,家里的人从来没这么齐整过。

尤其是家家户户都有了下一代,再没有比这个更让他高兴的了。

苏卫海最是个爱热闹的:“那还等什么,咱们干一杯。”

所有人一起站起来,举着杯子碰到了一起。

“干杯——”

罗玉秀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知道小儿子一家有了落脚的地方后,就又拉着黎善去看了一趟,不仅如此,还又拉着黎善把锅碗瓢盆给置办了一遍。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