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游戏 > 亮剑 > 〔第二章〕

亮剑 〔第二章〕

作者:都梁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1: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1941年,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日两**队在战场上厮杀了四年,大大小小的会战也有几十次了,一时双方谁也没有能力吃掉对方,战线呈现犬牙交错态势。

处于敌后的华北地区,形势却异常严峻起来。虽然日军只占领了铁路沿线的城镇,在战略上似乎占了上风,但中**队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被摧毁,仅河北、山西两省的大部分区域仍在中**队控制之内,国民党中央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八路军各自开辟了自己的根据地。这很使坐镇重庆的蒋委员长感到欣慰,他认为他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构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验证,蛇口再大也无法吞掉大象嘛。

蒋委员长很快就乐观不起来了。1940年华北八路军百团大战后,蒋委员长突然发现这两年一不留神八路军竟变成了40万之众,仅正规军就动用了105个团。委员长只记得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部队建制表上,八路军只是个下辖三师六旅几万人的部队。娘希匹,谁给了他们扩充的权力?委员长一不高兴,问题就有些复杂了。

于是中**队内部摩擦战四起,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旧军和新军干了起来,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军朱怀冰部在太行山打得难解难分,倒让日军看起了笑话。到了1941年,中**队内部的摩擦战趋于平静,又轮到日军的日子不好过了。作为日军战略后方的华北地区似乎乱了套,早已脱离了正面战场的八路军再也不打算组织一两场正规战役,而是化整为零消失在广袤的平原和连绵的崇山峻岭之中,崇尚主力决战的日本陆军失去了对手,又时时处在对手的包围之中,一向被正规军所看不起的游击战之威力渐渐显露出来。日军华北派遣军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倾其兵力开始了“五·一”大扫荡。

李云龙的独立团也以连为建制分散行动了。这段时间他心里不大痛快,因为没什么像样的仗可打,不是东边拔了个炮楼,就是西边扒几截铁轨,这哪像主力部队?和游击队没什么两样。

李云龙好酒,论起酒量,连他自己也闹不明白到底有多大,反正是和心情有关。心情不好时,二三两便醉;心情好时,喝一斤后照样能把鬼头刀耍出一片花来。

政委赵刚原先滴酒不沾,后来架不住李云龙的纠缠,也被拉下水。李云龙的话说得太绝:“不喝酒的人靠不住。”还有,知识分子要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拿什么结合?他李云龙实在想不出除了酒还能有些什么。赵刚琢磨对他这些歪理与其争论不如一块儿喝算了,又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一来二去,赵刚竟练出了些酒量。

李云龙还是老毛病,心情不好总要找出个发泄的对象。团部的参谋、勤杂人员都知道他有这毛病,一见苗头不对就远远躲开了。唯有赵刚不识相,老在李云龙眼前晃悠。因此,每次都是团长首先发难,政委的嘴也不饶人,一来二去就吵了起来,吵上几句,又觉得影响不太好,于是两人一齐把身边不相干的人都轰出门去,门一关就开骂,相互骂个狗血淋头。骂完了气也出了,李云龙又拿出酒劝赵刚一起喝。两人酒至三巡竟忘了刚才都骂了些什么,喝得动了感情,又面红耳赤、眼泪汪汪地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亲热得像一个娘生的。

赵刚总恨恨地对李云龙说:“本来我嘴巴挺干净,自从和你做了搭档,现在也学得满嘴脏话,一张口就骂娘,想想自己都不好意思,这叫他娘的什么与工农相结合?好的一点儿没学着,骂人喝酒倒学会了。”

李云龙乐呵呵地说:“这就对啦,不会骂人能当好兵吗?心里不痛快了,一股火总憋在那儿,怎么办?一句话:去他娘的……气就出去啦。你们文化人怎么说来着?”

赵刚说:“回肠荡气。”

“对,就这意思。你要有啥事下不了决心,磨蹭半天左右为难,怎么办?一句日他娘的,就这么办吧。决心就下了。用你们文人酸溜溜的话能指挥部队吗?你命令一营把山头拿下来,说:‘一营长,请你组织部队进攻那个山头,攻不下来我要处分你的。’这种软绵绵的话会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你要这么说:‘一营,把那个山头给老子拿下来,奶奶的,拿不下来我剁了你狗日的。’听听,这多提气。部队一听这话,马上嗷嗷叫。老弟,老哥好歹比你多吃两年咸盐,听我的没错,想指挥部队,就得学会骂人。”

近来,赵刚心里有些犯愁,以前大部队行动,上面有师长、旅长管着,李云龙还不敢太出圈。现在好了,仅129师的部队就分兵多处,河北、山西、陕西到处都有部队,都打出了各自的地盘,处于独立状态,李云龙可是上面没有人管了,天高皇帝远,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不尿了。赵刚想,这个桀骜不驯的家伙早晚要惹出点儿大事来。

一连的二排长魏大勇是1938年入伍的老兵,河南登封人,在少林寺当过和尚,练得一身好武艺,性格好勇斗狠。因屡次在寺外大打出手而违犯寺规,被住持和尚撵出山门。他的一个哥哥在国民党军队伍里当连长,他实在无处去便打算找哥哥去当兵,好歹混个前程。结果碰上李云龙的独立团,1938年的八路军还都戴着青天白日帽徽,魏大勇认为这是正规“**”便留下了。

1939年独立团在冀北清风店伏击了日军尾田中队,双方拼开了刺刀。魏大勇被五个鬼子围在中间,他的战友们见他处境危险便拼命向他靠拢,魏大勇竟面不改色大吼道:“谁也别帮我,和我抢功是怎么的?”战友们目睹了一场高水平的刺杀表演。高手拼刺真是精彩至极,几乎没有多余的动作,刀刀见血。一个鬼子向他的右肋突刺,他既不躲闪,也不格挡,身形稳如泰山,刺刀将要刺入右肋时,他的右肋竟缩进一块,刺刀擦肉而过,而那个鬼子竟被他以逸待劳的刺刀捅了个对穿。他的下一个动作更绝,飞起一脚顺势拔出刺刀,被刺穿的鬼子飞出一丈开外,而身后一个鬼子竟被他的**把脑袋击得粉碎,拔刺刀和击碎对手的脑袋只用了一个动作。而两分钟之内,五个受过严格刺杀训练的鬼子便倒在他的刺刀下。战斗结束后,魏大勇被破格提升为排长,那年他刚满18岁。自此魏和尚的大名便誉满独立团。

部队分兵后,李云龙对和尚说:“别当你那个排长了,给老子当警卫员吧。”

一下子被连降三级的和尚居然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很痛快地说:“中,团长看得起俺,给俺脸,俺不能不兜着。”

这两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凑在一起,很使赵刚心惊肉跳,不知他们会惹出什么事来。

10月的一天,处于晋北的河源县城中心大街的祥和茶馆二楼雅座里坐着两个客人,背靠窗户、面对楼梯的那位茶客正以很优雅的姿态用碗盖拨着盖碗里的茶沫儿,另一个年轻些的茶客眼睛似乎正漫不经心地看着街景。

楼下大街上列队走过的日本宪兵们不会想到,茶楼上坐着的是国民党军第二战区晋绥部队358团上校团长楚云飞和他的警卫连长孙铭上尉。楚云飞上校毕业于黄埔军校五期,是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将军手下少数几个出身黄埔的晋军军官,深得阎长官的器重。此人胆略过人,枪法精准,是个典型的职业军人。楚云飞的部队在恒山地区占着一块不小的地盘,和李云龙的游击区相邻。时间一长,楚李二人在晋西北都混出些名气来。中国的老百姓自古崇尚英雄侠客,于是一些民间口头文学便把他们俩说成是会飞檐走壁、双手使枪、百步穿杨的侠客,使日本人悬赏这二人脑袋的价码涨到五万大洋。

楚云飞和李云龙从前曾打过交道,忻口战役时,两人曾配合作战,但相交不深。楚云飞上校和蒋委员长的观点一样,对八路军有些成见,认为八路军不服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擅自脱离正面战场,以挺进敌后进行游击战为名保存实力。关于李云龙的传说,他听过不少,总觉得有杜撰的色彩,一个没进过军校的泥腿子,就算身经百战,也不过是一介武夫耳,他不相信李云龙在战术上有什么过人之处。

前些日子,楚云飞给李云龙带信,说要见面聊聊。约会地点选择得极有挑战性。河源县离大同只有几十公里,是日军重兵防守的县城,在中心大街的茶馆里见面,这对双方的勇气都是极大的考验。

听得楼梯脚步响,李云龙带和尚上楼了。两人穿得很讲究,一色的杭纺绸长衫,头戴礼帽,脚下是千层底、礼服呢面布鞋,雪白的线袜子,腰间鼓鼓囊囊,一点也不加掩饰,明眼人一看便知,那是20响驳壳枪。楚云飞暗想,此人确实胆识过人,敢打扮成日伪便衣队的模样,腰里明目张胆插着枪大摇大摆地闯进日本人的老窝里来赴约,胆小点的人想想都打哆嗦。

楚云飞双手抱拳:“云龙兄,别来无恙乎?”

李云龙抱拳还礼:“楚老板,恭喜发财呀!”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