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现言 > 远大前程 > 12

远大前程 12

作者:阿宝Simon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10-29 22:08:4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很快进入了盛夏,江城大街上热浪滚滚,放眼望去,看到浮在马路上升起薄薄一层似雾非雾的气体,明晃晃的。此时,《中国制造2025》刚颁布没多久,黄立工正在办公室里,接到旭日集团少帅马晓涛的电话。

“我们的规划通过了。”马晓涛在电话中大声嚷着。

“好啊,那好啊。”黄立工用右肩耸起贴着耳部,中间夹着手机,双手在笔记本电脑上打着字。

“你不怎么兴奋啊?”

这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吗?通过只是时间问题,之前召开了多少次专家会议、政府部门协调会议,关于武山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新闻也早在当地媒体铺天盖地了。只是,总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真下来的时候,不真实感似乎多过兴奋。

“没有银子,心里不踏实,兴奋不起来啊。”黄立工调侃着说。

“少废话,赶紧过来,我们就在新区。”马晓涛知道他是借着调侃说实话。自从黄副市长引荐和推动,两人时常一起调查和规划,会都开过很多次,彼此熟络。马晓涛把他列为同一战壕的战友,从不和他说客套的话。

黄立工放下手头活儿,开车直奔过去。

新区紧挨着武山老镇,往北,是平原地带,偶尔一两个小山坡,大片的旱地和耕地。耕地中,不少是当地村民自行开荒的,并不纳入官方耕地统计里。

三辆车子一群人,围绕着马晓涛在指指画画,说着什么。黄立工走近人群,马晓涛一眼瞄到他,分开众人,冲黄立工走过来,搂着他肩膀,嘴里嚷着,“你真是稳坐钓鱼台啊,皇帝不急太监急。”

黄立工忍不住笑了,这家伙爽直得可爱,就是比喻的水平太差,好好一个大男人,精力旺盛的,咋就把自己比着太监了?

马晓涛的人围上来,纷纷跟黄立工打着招呼。这帮人是旭日集团各职能部门精兵强将,被马晓涛抽调过来,组成一支尖刀队。他们自然乐意跟随,鞍前马后的,毕竟是少帅,公司的接班人,跟随他就是跟随未来。

马晓涛带着黄立工站在马路边上,指着眼前这片空旷的土地。虽然只是上午,阳光已经很猛烈,照得空地耀眼无比。“这次国家出台制造强国计划后,政府催得紧了,要我们上马动工。土地征用、补偿、搬迁以及三通一平,建厂房……都没问题,我们的行活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你黄总,得往里面装东西了。”

他俨然看到了整齐整洁的办公楼和厂房拔地而起,最荒凉旦夕间成为最繁荣,成为地方经济轰鸣强劲的引擎,豪情顿起。“我对你太有信心了,你的规划只要装进去,绝对是全国典范。所以你放心,不是我,”他用拇指指着身后那群随从,“是他们,会紧紧盯着你的。”

黄立工肚子里苦笑,他知道马晓涛说的是江城市项目论证会。就是那次论证会上,他的表现折服了马晓涛,自此一副对他信任无间的模样。

产业园是他们两家共同申报的。在项目计划书和地方规划方案里,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智能制造被列为江城支柱产业。美其名曰,“深耕主业,勇于创新,制造精品”,具有江城特色的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之路。

在江城市项目论证会上,面向众多政府官员和专家,黄立工侃侃而谈。

什么叫江城特色?就是从引进模仿到集成创新,必须差异化,区别于一些低端制造(他瞬间脑海里蹦出廖志超的模样,是的,即便在愚蠢的地盘上,也要把愚蠢的人干掉),贴上“专精特新”的标签。已经到了贴这个标签的时候了,换道超车,中国必须向外资品牌发起冲击,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中要寻求打破德国、日本、瑞士和意大利等国的垄断。

标签怎么贴?黄立工的规划是从产业链角度,“主机为龙头,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打造通用型工业机器人产品群、特殊机器人产品群、核心零部件产品群等多个产品集群。即使同一产品集群,也注重功能的差异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和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同时针对制造业发展需求,未来将引导行业企业由单纯的“制造商”向“方案提供商 系统服务商”的发展方向转变。

这些产品群自非一个武山镇所能承载。黄立工在大屏幕上打开江城地图,用激光笔在江城东西南三个外围区域各画了一个圈,至少在三个地方开辟产业园区,打造不同的产品群,既符合产业协作半径的经济学,又能让江城在制造强国的大战略面前,拥有一席竞争之地。

参加论证会的是江城各委办局负责人,包括孔广华副县长;马晓涛带着团队骨干列席其间。各委办局发言,短小精干,多是肯定,都等着副市长黄卫东最后的表态。

黄卫东态度很明确,不仅要求在土地、人才、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给予了产业优先的保障,还指示各个部门以及县市,要给予一路绿灯,甚至提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试点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30天”,提速30天以上,“一窗办理”“证照分离”等一系列改革,让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各个职能部门面上积极表态,肚子里在叫苦。他们清楚得很,要全面达到黄副市长的要求,目前软硬条件都不具备,且得三五年后。

所幸黄卫东聚焦于武山镇产业园开发,没有把江城西区和南区产业园的事情提上日程。他再三强调,把江城东区的武山机器人产业园先期搞好,搞出样板,再让“东风”吹一会儿。

会后,马晓涛硬拉着黄立工,请他吃大餐。“刮目相看!”马晓涛说,“以前参加这种会,我都是听一会儿,眯一会儿,熬到结束,反正都能过。但是你讲的这次,我从头听到尾,一字不落,全程无尿点。”说着硬灌了黄立工一大杯红酒。

正因为如此,马晓涛对项目甚至比黄立工还上心。武山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是旭日集团在江城开拓的第一个项目,也是马晓涛亲自带队的第一个项目,他渴望证明给父亲看,自己完全有能力担当重任。

“走,我们去动力机总厂看看。”马晓涛提议说。

“嗯?”黄立工有些意外。

“我们就剩最后一个问题,总得解决一下吧。”马晓涛笑着说。他俩的合作乘风破浪,颇有默契,共同拿下产业园后,园区的投资、建设和日常运营,由旭日集团负责;招商交给睿立科技,睿立科技率先搬进新园区,并把供应链也逐步迁移进来。马晓涛拿下了按园区工业用地面积10%配套的住宅用地和按15%配套的周边商业用地,全部投资开发由旭日集团负责,睿立科技则分享商业地产开发收益的20%。黄立工接受二八分成,但是提出要把动力机总厂改造成工业博物馆和工业旅游景点。马晓涛不太想接,宁愿多让一些分成比例给睿立科技。但是,黄立工非常坚持。在这个事情上两人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十分钟就进入了老城区,机械小镇气息扑面而来。前店后厂,门口开五金商店,或轴承、木螺钉、活塞等特色产品,随着招牌沿着老街一线排开。路上,黄立工给马晓涛如数家珍般历数着沿线的故事,这个门口打过高年级学生,树立了孩子王地位;那个街角和县里来的二流子打过群架,他们堵放学女生堵到这里来了;这堵矮墙是他和刘睿阳经常翻的;那个大门口,是他的学校……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