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现言 > 远大前程 > 7

远大前程 7

作者:阿宝Simon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10-29 22:08:42 来源:笔趣岛

第二天,黄立工很认真地问刘睿阳,“你们那个控制系统,是下个月验收吧?”

“是的。是第一期成果的专家验收,专家验收后科技部还要组织验收。”刘睿阳从办公桌后抬起头,有点警惕地回答。

“我知道。”黄立工拖长了声音,“能给魏教授的项目验收,都是业内超一流吧?”

“你想参加?”

黄立工摇头,绕到办公桌后,把刘睿阳拽起来。“走,一块找魏教授,嘿嘿,我想请他们过来。”

“不用了吧。在学校开就很好。”魏才圣说,看着绿意盎然的校园小径。这是他的习惯,虽然“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是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的科研项目,但魏才圣对验收没太当回事,更多是作为同行交流的机会。在校园里开更有氛围,住宿、交通和餐饮都很方便。

黄立工对这里可是一点都不感冒。轻风拂面,密荫送凉,时有鸟鸣,一点紧迫感都没有,和工业机器人成千上万整齐划一而又细致入微的追求更是格格不入嘛。“魏老师,工业机器人既是高科技,也是一线的。到睿立科技开验收会,也很符合您的倡导,理论要走出去,到一线,到企业中去。”他游说道,睿立科技能有今天,是因为魏教授是专家顾问,是因为得意门生刘睿阳是科研核心,睿立科技是他俩的心血,是自己的孩子啊。最后不免拉上一面大旗,国际上那些重要的会议也都在郊区,达沃斯论坛在瑞士的偏僻小镇,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的小渔村,魏教授的验收会也不妨在武山这个工业小镇嘛。

一番话,把魏才圣给逗乐。他看了眼刘睿阳,刘睿阳说,“老师,我现在有些研究刚做出点突破,有些就差那临门一脚,也想请您去看看,帮学生把握一下。”

“好吧,对你这个魏博指数最高的学生,怎么着都得网开一面。”魏才圣脸上难得露出调侃的笑容。黄立工在魏才圣背后冲着刘睿阳竖起大拇指。

“谢谢老师!”刘睿阳脸有点发红,没想到魏老师居然还记得这个典故。这是魏才圣门下弟子之间的切口,逗乐笑谈,用来表达对师尊的崇敬,以及颤栗。

魏才圣何许人也?上一代的机械狂人,所在985高校的旗帜性人物。身为制造自动化所所长,每年开学到学院门口亲自迎接学生,亲切勉励;回到实验室,却是翻脸不认人,严肃乃至严苛,不近人情。他明确告知学生,论文他至少会细看三遍,不过关就重来!往往短短十余字的论文标题,也会在上面删删改改。他的学生中流传着“五年魏博士”的说法,当他的博士生,不熬个四五年,很难毕业。更有弟子怀着历尽劫波的心情创造了“魏博指数”,流传一时,定义很简单,用多少年在魏才圣手下博士毕业,魏博指数就是多少。魏博指数是5的,正常水准。能达到3的,那是大牛人物,各大研究机构排队抢。当然,不少学生的魏博指数是接近无穷大的。

刘睿阳读本科时,魏才圣给他们班布置的课题是管道机器人设计,城市管道清淤,难点是越障功能。主流方案有两种,履带式和轮式。履带式的话,用两个还是六个轮子?履带两轮,容易侧翻,如果加大重量,是能抗震,但在管道内行不通。履带六轮呢?容易卡住。轮式呢,首先是重心不稳,其次管道是圆形的,不同管道斜度不一样,如何适配是难题。刘睿阳查阅众多国内外文献,在其他课题组已经放弃的情况下,最终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六个轮子,分成三组,各有不同斜度。魏教授很是赞赏,对刘睿阳的夸奖就是一顿告诫:老师不限制你的想法,以后也不能让任何人限制你的想法,无论什么来头什么地位。但是,你自己要学会自己“限制”自己。我不怀疑你有挑战未知的能力,从现在起,你必须下更多苦功,找到驾驭未知的方法,这样你才能真正创造出前沿的东西。

刘睿阳肃然应诺。大四,他直接保研,魏才圣亲自点招至门下。没想到毕业前遭遇意外,住院许久时间,延期一年入学。魏才圣在夫人的陪伴下去医院探望过他。在他人眼里,这是莫大的荣耀,不过刘睿阳的师兄们着实为他捏一把汗,他们可是知道,魏老在这方面古板得很,越是偏爱的人,要求就越是苛刻。

读研究生的两年,刘睿阳下了苦功夫,很快就跟着魏才圣,协助指导其他同级生的课题——这是博士生的活。他唯一让魏才圣生气的是,读完硕士就戛然而止,没有选择继续读博士。魏才圣经常告诫他的学生,做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震荡”起来。没想到反倒是自己最得意的门生耐不住了。不过,刘睿阳是学院自动化专业有史以来第一个提前毕业的硕士生,把三年制压缩到一半。当年学校正好出台新政策,只要修完学分,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可以提前申请毕业。刘睿阳渴望出去飞翔,把错过的时光追回来,把在医院里躺着的人生给站起来。他诚恳地对魏才圣说,老师,我想尽快投身到真正的制造里,真正去驾驭前沿的东西。在外面,我一样会以您的博士要求来要求自己,一样会交出我的博士论文。魏才圣最后还是没法理解,但是接受。他点点头,是我说的,别让任何人限制你。

提前毕业差点儿出意外。刘睿阳协助魏才圣做的课题,属于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的一部分,一年半下来,发表两篇国际SCI论文,每个章节都申请了专利。论文数量达标,各种实验和数据均合格,完全符合提前毕业条件。刘睿阳正开心的时候,学院领导拿着他的申请到实验室找魏才圣,在已经秃顶的头上捋着头发,问,我们学院从来没有过提前毕业的,怎么办?魏才圣说,既然学校有这个规定,就应该允许学生去冲。

这位领导出了实验室,想想不托底,这是学校第一个申请提前毕业的,新政策,新螃蟹,万一吃出岔子来,魏才圣是学校旗帜,没人敢打板子,那板子铁定落到他头上。他转头径直去校长室。校长兼着学术委员会**,一听来意,心里明白了七七八八,问他:“这个学生硬性指标达到了没有?”

“达到了。”

“那就按照规定办。”

学院领导哎哎哎点头,欲言又止,转身出去,心里盘算着怎么打个报告让学校正式批示,总之得把这口锅送出去。校长看破他的小算盘,喊住他,“既然是第一个,开个好头,从高要求。”

学院领导领旨,加码,盲审。这是按博士论文来对待了。消息传到学院,前后届的同学们炸锅,纷纷为刘睿阳打抱不平,大家心知肚明,一旦盲审,很多毕业论文其实是过不了的,何况还要高要求按博士的来。有人怂恿刘睿阳找导师诉苦,表示这个对他不公平。魏才圣教授也是硬茬,就问了一句:“你自己有没有信心通过盲审?”

刘睿阳点头。

“那我们去盲审。”

一个正常申请变成一场大阵仗。针对刘睿阳的盲审不是交给本校教授,而是直接交给外校,基本上按照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架势来的。很快,学校又修改规则,加了一条,要提前毕业,盲审打分不得低于80分。要知道,前几年博士论文盲审,全校平均分72分。

然后是等待。无所措力的等待最是煎熬。刘睿阳经历过这种时光,就在两年前,在家里休养时,那种巨大的空无感,当下无所事事,未来茫茫无着。很快他就意识到必须找点事做,为了打发时间也好。他死死抓着电脑,像抓着救命稻草,在网上想尽途径找专业资料,越艰难越好,越艰难他就越能集中精神去琢磨,不再去探视心里那些茫茫空洞。刚和他分手的汪妙还记挂着,不停和他联系。他坚决拒绝。汪妙没法子,就帮他找外文材料,发到他邮箱里。他从来不回邮件,但是会默默下载附件,默默整夜看着。就这样,撑过休学的一年时光,走了出来,变成一个更坚强,也更孤独的人;也得益于此,他的研究生生涯起点就比同学高出一大截。魏才圣是对的,他够格提前毕业,不是因为天分,而是因为有了天分还能下苦功。

有了那样的一年,等待盲审结果的这一个月就简单多了。他愈加明白魏才圣那席劝诫的话,不能让任何人限制你,不管什么来头什么地位。他深呼吸,把盲审的事情撇开到一边,生活一如既往,跟踪国外最新进展,寻找自己的下一个课题方向,判断未来的事业方向,空余时间在学校BBS的自制焊接机器人讨论区里参与讨论,那里是他的主场,那里有同道中人的热烈交流和陌生人的关怀。

盲审结果出来,87分。评审教授全部给出很高评价,一位老教授敲了敲桌面上的论文稿,这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希望啊。消息传到实验室,同门师兄弟围过来为他祝贺。就在魏才圣面前,这帮家伙欢欣鼓舞,无比真诚地恭喜他,创造魏博指数的新纪录,-1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