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 第60章 诸葛亮:杜甫,知己啊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60章 诸葛亮:杜甫,知己啊

作者:墨尔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3:58:5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天幕剧透的安史之乱把各个时代的李隆基都推向了危险的地步。

武则天盯着席间八岁的李隆基,那目光好像要吃人:”杜甫他写的朱门酒肉臭早已经敲响了警钟,但是皇上不听,安史之乱爆发也是活该。”

“你觉得呢,唐玄宗,李隆基?”

武则天一字一顿,气势迫人。

李隆基额头冷汗直冒,有一说一,天幕播放之前,他还没敢想自己能做皇帝。

他也希望自己能青史留名,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果第一次出场就是长恨歌,第二次出场就是安史之乱。

他心里叫苦不迭,天幕怎么从来不说他好的一面?

李隆基感觉如芒在背,脑海里浮现奶奶杀李唐宗室的干脆利落劲,感觉下一秒自己也要成为刀下亡魂。

当领导数落的时候,自然要把过错往小了说。

李隆基连忙甩锅:“悠悠我心终归不是皇帝,见识实在是太浅薄了。”

“这天下安危怎么可能系于安禄山一人?即使安禄山立刻失明,安史之乱也终究会爆发,只不过是张禄山和李禄山的区别。”

总之,绝对不是他的锅!

武则天微挑眉毛,目光逐渐没那么刺人:“哦,怎么说?”

李隆基一听自己说得有戏,连忙往下编:“据说安禄山是在河北出兵。从商鞅变法开始,关中跟河北就有巨大的分歧,白起坑杀了二十万赵国人结下了死仇。

到了汉朝,河北已经非常繁华,早就有不臣之心。到了本朝,太宗杀窦建德杀得太过草率,埋下了离心离德的伏笔。

河北尾大不掉,连太宗和皇奶奶都解决不了,这跟儿臣关系不大,您说对不对?”

武则天闻言闭上眼睛:”你说得不无道理。河北确实是个大麻烦。”

李隆基一听武则天赞同他,连忙继续扯:“本朝有科举考试的制度,可是考试不糊名字,官官相助,到头来朝堂全是氏族。

天幕里说的这么多大唐诗人,好像每一个人科举都不顺利,这说明真正的人才已经被埋没了。关陇贵族年年做大,河北的氏族当然不满,肯定是投效了安禄山。

陛下曾经用过糊名制度,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连陛下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哪里能那么轻易解决?”

武则天轻轻叹息。李隆基说的东西,她早就知道了。

大唐帝王早就认识到了阶层的固化。武则天杀了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这些贵族,遇制关陇贵族发展的势头,可是治标不治本。

这些陪太宗打天下的贵族哪里杀得光?

如果不糊名字,河北那些寒门子弟怎么出头呢?

安史之乱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

再加上各种剥削以及地域歧视,河北人早就不认大唐了,所以安禄山起兵才起得这么容易。

在这背后,是无数百姓和寒门士子的呼声。

大唐是关陇贵族的大唐,不是他们的大唐。

武则天暗下决定,趁天幕掀起的乱子,她要再处理一波贵族,安抚河北各镇,糊名制度也是必须要搞的。

李隆基讨好地说:“陛下,您说我说得对吗?”

武则天:”你说得不错,可你也难辞其咎,如果不是你乱用人,安史之乱起码能再晚二十年。”

大唐才一百多年,各方面的矛盾很大,但不至于大到立刻毁灭。河北是个火,药桶,李隆基给这个桶装了安禄山这个引线,然后亲自点燃。

他以一己之力,按下加速键。

李隆基尴尬无比,结结巴巴。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