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现言 > 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 第七十八章中门对狙!(下)

第(1/3)页

楚鸿看着久久不曾插话的太后,隐隐也猜到了一些东西。

景帝、武帝。

文帝、景帝。

究竟哪一个组合更像仁宗和新帝,各有各的看法,似是而非。

他也不管曹太后的情况,静静的诉说起来。

“窦太后摄政而不懂政,致使大汉国力骤降,偏偏景帝威望浅薄,目无根基,无法争权。

直至窦太后晚年,交权之时竟也逼景帝传位刘武,差点致使汉武帝刘彻就此陨落,默默无闻。”

他这话不仅仅是说给曹太后听的,也是说给朝堂群臣听的。

相比于前世的宋朝,如今的大周朝明显血气更足,文人也不乏杀气,更有进取之心。

如此,改革的阻力倒是没那么难,拾取燕云十六州更是如探囊取物。

“那你为何又视窦太后为贤太后?”

楚鸿一直说的都是窦太后的问题,可从没说为什么将窦太后视为贤后。

楚鸿当即抬了抬眉头,望向帘幕之后。

不是因为问题。

而是,语气!

曹太后的语气,明显没有那么强烈,胜负欲也没那么夸张了。

楚鸿当即隐晦的望向舅舅,赵宗全当即微微点头。

待会儿诚意给足,看太后的态度。

自此,要么正式背道而驰,要么权势安稳交接。

楚鸿稍微收敛了语气,也不再那么强势,“窦太后,上承汉文帝,诞子汉景帝,以有文景之治,此为千古功绩。然,窦太后晚年强行掌权,以孝道压制景帝,更替武帝。

一时之间,影响三位贤帝,迫害之广,无出其右。若窦太后早年安生,中年抚养景帝,晚年不干涉景帝立储,则惠及三位贤帝,千古一后,谁能相争?

可惜,一念之差,千古错事。功绩固然有之,迫害却又无法忽视。因此,臣奏疏上谈及古今太后时,稍有责贬。”

“即便如此,窦太后的功德也值得千古传颂。可是明肃太后欲摄政,处处以为效仿窦太后,美其名曰:垂帘听政。

殊不知效仿的仅仅是晚年祸害一朝的毒太后,而非早年温良娴雅的国母。以我直言,以窦太后晚年之霍乱,犹有上承文帝,下启景帝之功绩。

明肃太后,不如窦太后远甚!”

楚鸿越说,帘幕后身影的存在感仿若就降低一分。

甚至,那位已然不再提问。

说的是明肃太后,可究竟说的是谁,自己心里清楚。

毕竟,明肃太后可没有垂帘听政这个环节,人家是摄政。

楚鸿也不管这些,紧接着自顾自的说,“大周朝数十年休养生息,也将养了无数的小官小吏,吃空饷的事情更是司空见惯。

这样的场景,明肃太后一点也不察觉,犹自推行旧政,目如失明,有和没有都一样。明肃太后既然不能察觉,当今陛下能!人人皆畏惧明肃太后之威望,不敢直言。

他人不言,我独言之。九泉之下,明肃太后听闻,也自当清醒耳目。当今之政,需改之!”

楚鸿一边说着,曹太后的眉头一边皱着。

一边皱,却又一边舒展。

“仁宗皇帝养望数十年,仁慈之名天下尽知,晚年却因无子嗣而惶恐。

如今,我若不言,煌煌史册自有后人言说。先帝,也当欣慰!”

“太后既然问了,那便请太后将我的这些话传给明肃太后和先帝。他人不言,我独言之。何为影射?”

“我独言之,有人反而驳之。那个人,是不是想让先帝留骂名于万世?

君权相交,本为和平过渡,有人争权,是不是想让后世言说,谈及先帝无子嗣之罪名,千秋万代?”

“独你一人是忠臣、良臣、贤臣?”

口口声声那个人,没有明指,可这和明指也差不了多少。

骂得实在有点狠,曹太后平淡的语气里有些不平静。

谈及仁宗皇帝的事情,也让曹太后连连侧目。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