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 第32章 也该有个属于文物的娱乐综艺!(求!追读!)

第(1/3)页

兴奋之余,巨量的工作开始推行下去。

需要安排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后续的科研,报告,论证,或是关于“贾湖骨龠”的一系列文化,文艺,娱乐方面的展出。

至于李景霖的小想法......

裴老是不敢全都做主的。

肯定是需要上报。

不过,这种小事情其实无伤大雅。

文物还是那个文物,叫什么名字,真不影响老百姓吃饭。

而且,考古队内这么多学术专家,也足以让各自领域不会被名称所带歪。

业内稳得住,就没什么问题。

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更多的像是一种试探。

等到工作安排下去以后。

裴老终于闲下来,和李景霖唠了起来。

“哎.....考古啊,真的需要更多的人才。”

听着裴老的话,李景霖沉默。

实际上,考古在以往,就是民间关注度极低的冷门学科。

问题在于教育发展。

宏观上,教育发展的过慢,追不上网络的发展,才会让牛鬼蛇神变多。

但如果从年代跨进的相对微观看,教育发展的的确过快,导致老一辈和年轻一辈的认知,思想,产生一种重大的偏差。

民间对于一门学科的关注度是从什么地方体现的呢?

家长的认知与引导。

是的,从家长认知中体现的。

老一代的家长,容易局限于时代因素,对一些学科产生刻板印象。

比如,放在十年前,一个高中生说自己想走考古专业,家长的回话一定是......

“学考古有个鸟用,学历史有個鸟用,撑死了去当个老师,你不如学机械,学建筑,学金融,这房地产多发达,这金融业多好搞钱......”

随着越来越多淋过雨的孩子变成家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动,产业更迭。

尤其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

考古成果频频干上热搜。

这一下子关注度才提升上来。

尤其是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下,考古作用更是变的举足轻重。

在对历史的解释权上,西方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国内历史教授**文,评职称。

却完全依靠发国外的期刊来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

也就是说......

你如果敢去质疑西方历史,或者激进一点。

那么很好,你的论文就别想着过了,甚至于你这个人都容易被西方学术界拉黑。

而如果你是学华夏历史呢?

他们又会往死里严格要求你。

什么......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科学要严谨不能靠推测云云。

除非是拍在脸上的铁证。

恰巧,华夏不擅长别的,就擅长搞出真正铁证的文物,那人家也只能捏着鼻子,心不甘情不愿的承认。

这其中,考古的铁证,至关重要!

可即使是这样,便已经承受很大压力了。

难道真的没有专家学者想改变吗?

不是的。

是因为,如果太激进,反而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冒失的站出来,只会被人当做小丑,让华夏学术界被世界学术所孤立,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作用。

真正想有改变。

只有一条路。

发展,成为第一,不被掣肘,所有产业齐头并进,依靠着军事,科技,经济领域的进步,再从文化领域的各处,逐渐抢回解释权与定义权。

西方为何霸占着历史文化解释权呢?

因为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堂而皇之的说自己是人类文明的代表,领头者。

不然呢?

承认自己是掠夺者的后代,没有文化根基。

这怎么领导世界呢?

这便是历史,文化,艺术逻辑,与正治逻辑产生了冲突的后果。

整个文化产业,都或多或少面临这样的问题。

“我之前在土澳开音乐会的时候,倒是也遇到过这类事。”

李景霖似乎想起什么了一般,也忍不住吐槽起来。

“一开始,我是想着去往鹰酱,澳洲那一片发展的,因为,就目前来说,古典音乐的重心,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洲的。”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