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桃花溪 > 第30章 为张大人作画

桃花溪 第30章 为张大人作画

作者:棉花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3:42:3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第30章 为张大人作画

我在离他三尺远的地方,停住步子。

他细细地打量着我,带着几许伤感,几许惋惜,低头叹道:“我是愈发老眼昏了,想来也是不可能的。一朝马死黄金尽,到老终无怨恨心。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思有时。时也。命也。”

转而,他平复了心绪,抬头向我道:“你的牡丹图画得很好。几十年来,我见过无数的文人墨客画牡丹,或雍容华贵,或大气磅礴,或妩媚鲜妍,或文雅从容,可没有一个人,如你这般,将牡丹画出忧患,画出感伤。你在作画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眼前这个人,名贯四海九州。

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朝堂振臂一呼,追随者如过江之鲫的人物。他是大明的脊梁。他是当今的首辅大人。

可我站在他身旁,全无畏惧之心。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暮年的老人。他的风华已逝,他的雄心犹存。他眉宇之间尽是忧患,对邦国的忧患,对黎民的忧患。

我俯身道:“回大人,民妇想的,是一首诗。”

“哪首诗?”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他眼角忽而有些湿润,唇边却浮出一丝笑容:“好,好,很好。画师姑娘是个清醒的人。太平之下,能有这份清醒,难得。画师姑娘比朝堂上的许多大臣都要强。现时,北方的蒙古、女真时常入寇边塞,若不多加防患,日后焉知大明不会如前宋那般呢?”

“有大人在,断不会那般。百姓们都知道,大人三计谋取边疆定,功在千秋。”

他听了这话,艰难地摇了摇头:“我在一日,国安一日。有朝一日,我若不在,国奈何?家奈何?”

我忙道:“有许多受大人教诲的学子,心怀高远,必将秉承大人之志。”

他沉吟一番,笑道:“但愿如此。画师姑娘之画技,师承何人?”

“并不曾拜师。只幼年时,为家母所授,丹青略知一二。民妇的外祖,隆庆年间,做过宫廷画师。”

“哦?是哪一位?”

“外祖谢焓。”

他笑了笑:“我记得他。隆庆六年,先帝还曾命他为我作过画。今日,请得你来,实在是冥冥之中的巧事。”

他指着一旁的笔墨纸砚,道:“画师姑娘请——”

我点头,提起笔,端详着他。

他道:“这幅画,是打算送给青遥的。我与她,二十多年未见了。她说,蹉跎半生,再相见,彼此情怯,倒不如不见的好,差人送幅小像给她,做个念想足矣。我想着,寻常画师,恐画走了样。姑娘能画出那样的牡丹,定是错不了。”

我颔首:“大人谬赞了。民妇所为,不过尽心二字。”

他整了整冠,抚平衣衫,认真地坐好。

我静静地画着。

摇摆的灯火中,他仿佛不再是功成名就的张大人,而是当年进京赶考的、湖广荆州的士子张太岳。

拟把半生付纸上。

约莫一个时辰,我收了笔。

他起身,看过,笑道:“好,这幅画是我这一生当中,最满意的画像。既有人到暮年的真实,又有年轻时的神韵。”

他看我:“画师姑娘画得此画,当重酬。想要何物,只管说。”

我俯身道:“大人,民妇不需酬劳。民妇的夫君程淮时,受大人赏识,民妇一家,感念在心。”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