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满庭芳 > 第1章

满庭芳 第1章

作者:榆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3:25:0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三月,清明时节,细雨纷纷。

绵密的雨丝打在人身上,惹来好一通抱怨。

“天天下雨!天天下雨!比黄梅时节还烦人!”

娇姐儿踢踢踏踏,不情不愿地取了个笸篓,把院里院外几棵桑树的叶子捡起来。

三月桑叶刚长成,翠滴滴的挂在枝头,昨夜疾风骤雨,到底还是掉了些新叶。

农户俭省,落下的嫩桑叶稍晒一晒就能喂蚕,实在不行就拿去喂给里正家养的猪,到底也是个人情。

牛毛细雨密不透风,穿了蓑衣也不管用,娇姐儿越捡越烦,撅着嘴呶呶不休地抱怨——

一会儿说“要吃姜汤祛寒”,一会儿又说“母亲偏心,凭什么珍娘不用捡”,说着说着,还若有若无的瞪了林稹几眼。

一旁的林稹搁下手里的线锭,暗自苦笑,心道她天蒙蒙亮就起来洗衣、做饭、劈柴火、打猪草……你不过是睡到太阳高起,再穿上蓑衣院里院外捡捡桑叶罢了,有什么好不高兴的?

更别提要不了一会儿,这蓑衣就该她来穿了。

果不其然。

“好了,娇姐儿,快把蓑衣给珍娘,还得下田看秧水去呢。”

钱氏从东稍间走出来,已经换了套破旧的葛布短打,又套好了蓑衣斗笠。

一听不用再捡桑叶,娇姐儿喜上眉梢,抱起笸篓就进了屋。

即使穿了蓑衣,娇姐儿面上、头发上还是沾了雨水,一双草鞋底都是烂泥,叫钱氏看了,不由得心疼起来。

要不是怕院子外的桑叶被别人捡了去,也不至于叫女儿冒雨去捡。

“灶头有姜汤,快去喝一碗。”钱氏先给娇姐儿擦了擦雨水,又盯着她灌了两大碗姜汤。

见娇姐儿脸色暖起来了,钱氏这才转头对着林稹客气道:“珍娘要是冷了,也去喝一碗祛祛寒气。”

林稹点点头,客气地道了谢,接过娇姐儿递来的蓑衣,转头去东稍间的灶台,灌了满满一大碗姜汤。

湖州多山林,当地最不缺的就是柴和炭。相较于感染风寒后的花销,做饭时耗些柴火煮锅姜汤祛寒,反倒俭省。

一碗姜汤入肚,从喉咙到腹部,五脏六腑都**辣的,林稹微微冒汗,这才跟着钱氏一起出了门。

三月里,田间地头稻苗青青,陇上散落着七八个劳作的农人。

又有几个梳着包髻、合围掩裙的妇人,袖子卷的老高,露出粗壮的胳膊,正踩着草鞋冒雨回来。

“阿钱,这是干什么去?”热心的农妇招呼道。

钱氏细声细气的应了一声,又客气道:“陈娘子好”,语罢,还解释:“地里雨水多,怕淹了苗,得看看去。”

陈娘子看了眼钱氏,提高了声量,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阿钱,这么大的雨,出门怎么只带珍娘,不带你家娇姐儿?”

话一出口,周围几个妇人互相挤眉弄眼,又都窸窸窣窣地笑起来。

钱氏被笑得面皮涨红,这是明里暗里指她偏心呢。

她正要回嘴,身后的林稹反倒先开了口:“是我憋在家里许久了,娘架不住我歪缠,这才应了我,叫我跟着她出门透透气。”

人家苦主都这么说了,一众妇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钱氏松了一口气,添补了一句:“珍娘已经十六了,要不了多久就得议亲,农桑针黹,洗衣做饭,样样都得学起来。”

话说得倒是好听。

陈娘子从鼻腔里飘出一个哼来,也不知道在哼谁。

林稹眼看着钱氏的脸皮又涨红起来,忍不住劝道:“娘,我们走吧,地里还有活儿呢。”

再吵下去,被人看笑话也就算了,地里的活儿干不完,明天还得冒雨继续干!

钱氏得了个台阶,也不再多话,带着林稹匆匆往前走。

只是走得远了,还能听见后头窸窸窣窣的议论声,什么“珍娘也是个傻的”,“到底不是亲生的”,时不时还伴着几句劝和,“算了算了”、“后娘也难做啊”……

林稹全当自己没听见。

那不然呢?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大病初愈,既没生计,手头又没积蓄,惹恼了钱氏,她吃什么?住哪里?

两人冒雨走了半里,终于到了自家的地头。

江南人多地少,田地多数狭窄散乱,除非是大户人家,否则十几亩地鲜少有连在一起的,多半是这里半亩,那里三分。

林家的田也不例外。

林稹跟着钱氏,冒雨去了四五处地方。

头顶的雨水又斜又密地打在人脸上,双脚插在田陇泥巴里看水位,水少了就得弯腰挖开泥巴,把沟沟壑壑里积存的雨水汇集起来,多了又怕泡死秧苗,得把水引走。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