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玄幻 > 楚三姑娘苟命日常 > 第174章 番外十八楚瑾(完)

楚三姑娘苟命日常 第174章 番外十八楚瑾(完)

作者:将月去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3 13:19:0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楚瑾对楚沂说:“三妹妹,我想出去。”

她如今觉得自己最对不住楚沂,因她缘故,出门受冷眼,前阵子又受了无妄之灾。她愧对的人,又多了一个。

明明自己才是长姐,如今竟然要楚沂这个做妹妹的为她操心,为她谋划。

楚瑾的确帮了些小忙,可画画花样子,给些养身方子,这些对楚沂的益处也不大,换别人也行。

三妹妹心善,说这些是不想她一蹶不振,让她觉得自己还有点用处。

楚瑾能想到的就利用从前和陈王的情分,陈王送他的礼物她挑选了几样,让楚沂去瑾秋轩拿。

从前发生的事、萧秉言的性情、秦书妍的性子、两人的喜好……她都一字不落地告诉楚沂。

兴许是有用的,别的事她在佛堂,也帮不了太多。

在佛堂的每一日都难熬,后来楚瑾想那些日子,记得最深刻的就是小小的窗子和佛像前的烛光。

那时有抄不完的经文,婆子们不会跟她说话,日子就像一潭死水。

她想,那时能从佛堂出来,她觉得不是靠父亲母亲,更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从前最不起眼的三妹妹。

陈王出事黎王出事,肯定都和三妹妹有关,但楚瑾不知楚沂暗中做了什么。

自楚沂那次来过之后,院子外高墙还在,但是看着她的婆子却一日比一日少了。

陈王出事,言官弹劾,最后倒台,是因为其母妃害了人的缘故。

楚瑾想,这也算是命,当初没嫁给陈王是好事,不然她如今也得落个被圈禁的下场。

有时不信命也难,多巧,她从佛堂出来,萧秉言被圈禁在了王府,两人的处境对调,也让萧秉言尝尝被困在一个地方的苦楚。

从佛堂出对不起,“把你关起来也是逼不得已……你别怨恨母亲。”

楚瑾摇着头道:“女儿怎么会这么想,若非母亲,女儿现在能不能在母亲面前说话都不知道……”

这些事楚瑾都明白,也不用多言,余生她只想在母亲跟前好好尽孝,再不想别的事。

嫁人是楚瑾不敢再想的事,从陈王到楚国公,天下男子几乎一个德行。就算有人看在楚国公府的面子上娶了她,可心里肯定还会记着从前的事。

那是一根刺,楚瑾偶尔都会想起,她和萧秉言那时太过张扬,议亲的事传得沸沸扬扬,几乎尽人皆知。

当初是金童玉女,如今连烂菜叶子都比不上,试问天底下哪个男子,情愿自己的妻子那么大张旗鼓地跟别人议过亲。

楚瑾知道,怕亲事不成,议亲都是悄悄地来,也不影响两方后面再议亲。

尽管陈王出事了,可是那依旧是天家,就算楚瑾从佛堂出没有就没有的。

也管不住悠悠众口,与其嫁人更受非议,还不如直接绝了这年头。

楚瑾知道事情既已过去,她能出来已是万幸,不敢强求太多。

只要不嫁人就好了,能从佛堂出来,她就已经很知足了。

别的她也不多想,往后的日子里她想好好孝顺母亲,多帮三妹妹。至于亲事,楚瑾让严氏别给她议亲了。

严氏知道女儿不愿,况且刚从佛堂出起来并不短,先待些日子,议亲之事不必操之过急。

她从没想过有人会来国公府提亲。

还是向楚瑾提亲,话,这份情谊楚瑾记着,可实在不敢耽误。她年纪大了,又经历过这么多事。虽不是残花败柳之身,可那样的名声,实在配不上人家。

再者,楚瑾不是拿着终身大事报恩的人,也不是谁人都能娶她的。

有人求亲就嫁了,那才是拿着婚姻大事当玩笑。

但陆枕言不像是在开玩笑,登门数次,言辞恳切,严氏满意,这才来问她的意思。

陆枕言这个人,品性过关,家世差些,最主要的是,严氏看他是真的不在意从前的事,反而很是心疼楚瑾。

议亲本就不能求事事完美,家世差点,楚瑾陪嫁多些,日子也不难过。

楚瑾道:“全凭母亲做主。”

母亲看人多不会看错,再者,楚瑾心里也愿意。

她年纪不小,议亲之后很快就成亲了。

从幼时在国公府学堂读书,到后来名扬盛京,结果关进佛堂一年多时日,最后嫁人生子,办了善堂,这一步一步走过来,有苦有甜,有笑也有酸涩,总之五味杂陈。

一般人的日子,还不会这么跌宕起伏呢。

如今楚瑾最满意的事,就是有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她以后会像自己母亲那样护着自己的女儿。

还有一件事,那是楚瑾这辈子做得最值得骄傲的一件,她办了善堂,为天下女子提供了一个庇护之处。

善堂是三妹妹跟她一块儿商量着办的,楚瑾想了想,就直接答应了。

楚瑾偶尔也会想,为何她没错,二妹妹没错,三妹妹更没错,却要被推着走到不喜欢的道路上。

她被卷进皇子夺嫡之争,被迫在佛堂待了一年多。她催二妹妹成亲,但二妹妹至今不愿,甚至之前只是因为不想嫁人,被送去庄子一年多。

但论品性,二妹妹是极好的,为何天底下就容不下一个不想成亲的人呢。

倘若没有这些事,三妹妹会无忧无虑,可那时却必须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受伤出事,被牵累,如今的确当了皇后,可这一路走来也不是安安稳稳风平浪静。

要非问为什么,那也是被这世道逼的,高门贵女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日子岂不是更不好过。

国公府的那些丫鬟,不少是买来的,路上更有吃不饱饭乞讨的,楚瑾看了也揪心。

善堂是楚沂提议办的,但大事小事都是楚瑾在做。

从最开始建,到住进来人,几乎事事亲力亲为,她知道赚钱不易,所以善堂用的东西都是比了又比,尽可能选好的还价低的。

教书先生是楚瑾托关系找的,也有陆枕言找的告老的官员,还有知道楚瑾忙这些事,过来帮忙的手帕交。

其实是不是秦书妍她无所谓,既是庇护天下女子,那她便该把自己的私心放一放,秦书妍也是天下女子之一,所以楚瑾愿意。

可以说楚瑾的大部分心思都花在善堂上了,陆枕言偶尔会抱怨,回家比他还晚,在那上头花的心思比给他花的心思多多了。

不过虽然话这么说,但是陆枕言闲时也会去善堂帮忙,就连两人的女儿也会去。

摆摆桌子扶扶碗,什么都会搭把手,但女儿才几岁,豆丁大的人,来也是玩得多。因为去得多,善堂的人都很喜欢她。

比起在家中绣花看书,楚瑾觉得做这些更有意思,也不是说这些是多轻松的活儿,但做完之后心里畅快,看着那些女子,由原来的乞讨变成有饭吃有活做,那些被打被卖,从前瑟瑟发抖现在能露出笑来,甚至能读书识字,楚瑾就觉得心满意足。

但如今能看出来的只有这些,在善堂的数百数千名女子总是脸上带笑,干活卖力,其他更长远的用处,楚瑾还看不出来。

三妹妹说,这是长久之计,可能十年二十年都看不出成效来,兴许善堂起作用时,楚瑾已经老了,或许她们都看不到那一日。

但为长远计,善堂的确有用。

干元一年,善堂的柳姑娘练了一手刺绣绝技,靠自己都能养活自己,攒了些银钱,搬出去住了。

许姑娘做菜不错,去了一大户人家做厨子,也算给自己谋了一条出路。

到干元三年,善堂已经办了四年了,出去自立门户或是嫁人的女子有一些,但更多的是留在善堂帮忙。

这些女子们感念善堂给了她们一个家,所以才愿意留下。

嫁人之后还不知过什么日子呢,不如留下,能吃饱穿暖,善堂可比她们爹娘夫君对她们好多了。

盛京不缺人就去别的地方,宛城、永城等地缺。

善堂的事忙不完,这日楚瑾一早起来,等陆枕言去上职后,跟陆母和女儿去乐善堂。

楚瑾的女儿叫陆知韫,名字是陆枕言起的,望女儿知书达理,怀珠韫玉。今年满四岁了,模样冰雪可爱,老老实实地牵着陆母的手,昨儿就说想要去善堂帮忙,今儿就去了,一脸欢喜。

陆母也总去善堂,她从前就常做绣品补贴家用,绣活不错,就教那些姑娘们刺绣,要么就是跟着做棉衣,如今八月份还穿不到,但等些日子就能用了。

多的,还能送去西北,总有用武之地。

这就是善堂的另一个用处,善堂女子多擅长刺绣的不在少数,给西北和南方海军做冬衣,既能赚些银钱,还能给国库节省开支,是两方得利的事。

从陆宅到善堂有两刻钟的时间,马车摇摇晃晃,陆母紧紧牵着陆知韫的手。

陆知韫这会儿正是话多的时候,什么都想问,陆母就耐着性子为之解答。楚瑾一边算账本,一边分出丝心神听祖孙俩谈笑。

陆知韫问的事没头没脑的,什么为何马车会动啊,祖母为什么街道是这么宽的,今儿是什么日子,人怎么这么多?

过闹街时还摸摸自己的肚子,“祖母,我看了那个包子就想吃它,怎么会这样?”

楚瑾的目光从账本上收回,低声吩咐外头伺候的丫鬟,“去买个肉包子。”

陆知韫舔了舔嘴唇,咽了口水,道:“母亲,三个吧,你和祖母也得吃呀。”

楚瑾看了眼陆母,目光带着询问,陆母才在家里吃过早饭,道:“祖母不饿。”

陆知韫道:“那也三个吧,万一吃了呢,就算不吃,女儿给吃了,也不会浪费。”

楚瑾也不饿,但还是吩咐买了三个。

陆母没说什么,真吃不完她就给吃了,对陆知韫的事,她都不会插手。楚瑾也满意这点,尽管跟着婆母住,可这么多年了,一直相安无事,婆婆还帮了不少忙。

陆知韫很聪明,“一个肉包子两文钱,三个就是六文钱,母亲,我说得对吗。”

楚瑾笑着摸了摸陆知韫的脑袋,“对。”

陆知韫好吃这性子,有些像她二姨母,从前楚盈就是这样,正经饭吃不少,到外面还能再吃。

哪怕一个包子,也得吃几口。自己懒得出去,就使唤丫鬟。

楚瑾没少见丫鬟给她跑腿。

楚盈如今还在海上,从前不出头不出门的妹妹,如今也能独当一面了,楚瑾如今已经不催楚盈嫁人了,每个人所求不一样,就算日后有什么变故,还有她和三妹妹在呢。

楚家人不参与朝政,但利于百姓的东西,也能堵住悠悠众口。

买了包子,丫鬟小跑着从轿帘那儿塞了进来。

陆知韫就在车里吃的,不大的人,却能三四口吃下一个肉包子,吃完一个又吃一个,最后看看剩的那个,“反正去善堂还得干活呢,再吃一个吧。”

楚瑾也不劝,贪多肚子难受,下次就记着了。

陆知韫把最后一个包子吃完,马车也到了善堂。

善堂越来越大,她们是从侧门下的车,善堂护卫也是女子,身形精壮,是几个不爱刺绣不爱读书的人,就爱舞刀弄棒。

见了楚瑾几人还行了个不太规矩的礼,“楚夫人好。”

楚瑾笑了笑,陆知韫跟着也笑了笑,三人进了善堂,楚瑾拉着陆知韫的手说道:“知韫,你知道为何这里叫善堂吗。”

陆知韫想了想,道:“人之初,性本善,善定然是这个字,堂,殿也,善堂就是办善事的地方。”

楚瑾笑了笑,她盼着有朝一日,自己老了之后,女儿能代替自己做这些。

“知韫说得没错,走吧。”

至于到底什么是善事,为何为女子而建,知韫还有很长时间去了解。

善堂堆着不少事,今日管事接了不少新人,楚瑾去看了看。

最小的才几个月,还没断奶呢,在襁褓里哭个不停,模样不错,也没病。这是捡来的,家里人嫌弃是个女婴,就扔在了地里。

好在现在八月份,天不算冷,若是冬月,指定要冻死在外面。不过若非有善堂,没人会捡一个这么大的女婴。

大一些的也有,有的跟陆知韫差不多大的,有七八岁的,还有两个十四五岁的,面黄肌瘦。

有一个看着底子不错的,可眼中全是胆怯。

听善堂的管事说,这个女子父母双亡,跟着哥嫂住,幼时就开始做家务活,带大了两个侄子一个侄女,可转眼兄长和嫂嫂把她卖了个好价钱。

逃出去的时候被她们看见,这才给救了出来。

花了银子,赎身钱有五两,兄嫂这才放人。

乍一看五两银子算不得多,但是人一多,这个五两那个八两的,加起来也不少。

捡孩子也没那么容易捡的。

楚瑾道:“让堂里的大夫来看看,没什么事带下去吧,洗个澡,吃点热乎饭菜。给小的找一个乳母,你先照顾着。”

新带话,有的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管事哎了一声,眼中带了几分心疼,带着人下去了。

从前刚来善堂的姑娘们也这样,有三五个月才慢慢好了。那些伤疤,总有痊愈的时候。

以前那些事慢慢会忘记的,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比起在家中绣花看书,楚瑾觉得做这些更有意思,也不是说这些是多轻松的活儿,但做完之后心里畅快,看着那些女子,由原来的乞讨变成有饭吃有活做,那些被打被卖,从前瑟瑟发抖现在能露出笑来,甚至能读书识字,楚瑾就觉得心满意足。

但如今能看出来的只有这些,在善堂的数百数千名女子总是脸上带笑,干活卖力,其他更长远的用处,楚瑾还看不出来。

三妹妹说,这是长久之计,可能十年二十年都看不出成效来,兴许善堂起作用时,楚瑾已经老了,或许她们都看不到那一日。

但为长远计,善堂的确有用。

干元一年,善堂的柳姑娘练了一手刺绣绝技,靠自己都能养活自己,攒了些银钱,搬出去住了。

许姑娘做菜不错,去了一大户人家做厨子,也算给自己谋了一条出路。

到干元三年,善堂已经办了四年了,出去自立门户或是嫁人的女子有一些,但更多的是留在善堂帮忙。

这些女子们感念善堂给了她们一个家,所以才愿意留下。

嫁人之后还不知过什么日子呢,不如留下,能吃饱穿暖,善堂可比她们爹娘夫君对她们好多了。

盛京不缺人就去别的地方,宛城、永城等地缺。

善堂的事忙不完,这日楚瑾一早起来,等陆枕言去上职后,跟陆母和女儿去乐善堂。

楚瑾的女儿叫陆知韫,名字是陆枕言起的,望女儿知书达理,怀珠韫玉。今年满四岁了,模样冰雪可爱,老老实实地牵着陆母的手,昨儿就说想要去善堂帮忙,今儿就去了,一脸欢喜。

陆母也总去善堂,她从前就常做绣品补贴家用,绣活不错,就教那些姑娘们刺绣,要么就是跟着做棉衣,如今八月份还穿不到,但等些日子就能用了。

多的,还能送去西北,总有用武之地。

这就是善堂的另一个用处,善堂女子多擅长刺绣的不在少数,给西北和南方海军做冬衣,既能赚些银钱,还能给国库节省开支,是两方得利的事。

从陆宅到善堂有两刻钟的时间,马车摇摇晃晃,陆母紧紧牵着陆知韫的手。

陆知韫这会儿正是话多的时候,什么都想问,陆母就耐着性子为之解答。楚瑾一边算账本,一边分出丝心神听祖孙俩谈笑。

陆知韫问的事没头没脑的,什么为何马车会动啊,祖母为什么街道是这么宽的,今儿是什么日子,人怎么这么多?

过闹街时还摸摸自己的肚子,“祖母,我看了那个包子就想吃它,怎么会这样?”

楚瑾的目光从账本上收回,低声吩咐外头伺候的丫鬟,“去买个肉包子。”

陆知韫舔了舔嘴唇,咽了口水,道:“母亲,三个吧,你和祖母也得吃呀。”

楚瑾看了眼陆母,目光带着询问,陆母才在家里吃过早饭,道:“祖母不饿。”

陆知韫道:“那也三个吧,万一吃了呢,就算不吃,女儿给吃了,也不会浪费。”

楚瑾也不饿,但还是吩咐买了三个。

陆母没说什么,真吃不完她就给吃了,对陆知韫的事,她都不会插手。楚瑾也满意这点,尽管跟着婆母住,可这么多年了,一直相安无事,婆婆还帮了不少忙。

陆知韫很聪明,“一个肉包子两文钱,三个就是六文钱,母亲,我说得对吗。”

楚瑾笑着摸了摸陆知韫的脑袋,“对。”

陆知韫好吃这性子,有些像她二姨母,从前楚盈就是这样,正经饭吃不少,到外面还能再吃。

哪怕一个包子,也得吃几口。自己懒得出去,就使唤丫鬟。

楚瑾没少见丫鬟给她跑腿。

楚盈如今还在海上,从前不出头不出门的妹妹,如今也能独当一面了,楚瑾如今已经不催楚盈嫁人了,每个人所求不一样,就算日后有什么变故,还有她和三妹妹在呢。

楚家人不参与朝政,但利于百姓的东西,也能堵住悠悠众口。

买了包子,丫鬟小跑着从轿帘那儿塞了进来。

陆知韫就在车里吃的,不大的人,却能三四口吃下一个肉包子,吃完一个又吃一个,最后看看剩的那个,“反正去善堂还得干活呢,再吃一个吧。”

楚瑾也不劝,贪多肚子难受,下次就记着了。

陆知韫把最后一个包子吃完,马车也到了善堂。

善堂越来越大,她们是从侧门下的车,善堂护卫也是女子,身形精壮,是几个不爱刺绣不爱读书的人,就爱舞刀弄棒。

见了楚瑾几人还行了个不太规矩的礼,“楚夫人好。”

楚瑾笑了笑,陆知韫跟着也笑了笑,三人进了善堂,楚瑾拉着陆知韫的手说道:“知韫,你知道为何这里叫善堂吗。”

陆知韫想了想,道:“人之初,性本善,善定然是这个字,堂,殿也,善堂就是办善事的地方。”

楚瑾笑了笑,她盼着有朝一日,自己老了之后,女儿能代替自己做这些。

“知韫说得没错,走吧。”

至于到底什么是善事,为何为女子而建,知韫还有很长时间去了解。

善堂堆着不少事,今日管事接了不少新人,楚瑾去看了看。

最小的才几个月,还没断奶呢,在襁褓里哭个不停,模样不错,也没病。这是捡来的,家里人嫌弃是个女婴,就扔在了地里。

好在现在八月份,天不算冷,若是冬月,指定要冻死在外面。不过若非有善堂,没人会捡一个这么大的女婴。

大一些的也有,有的跟陆知韫差不多大的,有七八岁的,还有两个十四五岁的,面黄肌瘦。

有一个看着底子不错的,可眼中全是胆怯。

听善堂的管事说,这个女子父母双亡,跟着哥嫂住,幼时就开始做家务活,带大了两个侄子一个侄女,可转眼兄长和嫂嫂把她卖了个好价钱。

逃出去的时候被她们看见,这才给救了出来。

花了银子,赎身钱有五两,兄嫂这才放人。

乍一看五两银子算不得多,但是人一多,这个五两那个八两的,加起来也不少。

捡孩子也没那么容易捡的。

楚瑾道:“让堂里的大夫来看看,没什么事带下去吧,洗个澡,吃点热乎饭菜。给小的找一个乳母,你先照顾着。”

新带话,有的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管事哎了一声,眼中带了几分心疼,带着人下去了。

从前刚来善堂的姑娘们也这样,有三五个月才慢慢好了。那些伤疤,总有痊愈的时候。

以前那些事慢慢会忘记的,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比起在家中绣花看书,楚瑾觉得做这些更有意思,也不是说这些是多轻松的活儿,但做完之后心里畅快,看着那些女子,由原来的乞讨变成有饭吃有活做,那些被打被卖,从前瑟瑟发抖现在能露出笑来,甚至能读书识字,楚瑾就觉得心满意足。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