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玄幻 >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 第八十九章 书画先生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第八十九章 书画先生

作者:陈词懒调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3 13:17:3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看到粮票,冯载宁愣了好一会儿。

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回礼。

随礼物送来的还有一份帖子。

里面所写内容大致意思是:今日闲聊时听冯兄说,初到此地尚未安置好,仆从们也要四处跑动,多有不便。我思来想去,不如替冯兄减些负担。

帖子上写了,这些粮票都是本月印的,有效期三个月。可以在他们景星坊使用,大食堂有姜汤、热粥,偶尔还有一点肉蛋小菜……

冯载宁放下帖子,又拿起木匣中的一张粮票。

如今金银铜铁不是以前的价值了,换到手中的钱引也都是大额的。

以前能给家仆赏些碎银子,现在确实不方便,粮食和货物还得提前分装。

若景星坊的食堂可靠,这些粮票确实可以用起来。

他送给温故的那几颗珍珠和珊瑚,放在以前,当然是价值连城。如今却不好说。

喜欢珠宝的权贵愿意给高价,若没人喜欢,便是贬值厉害。

折中估价之后,他送出去的,倒是与温故回礼的这粮票、玻璃书刀,相差不远。

来到歆州城的这三天,冯载宁送出去不少礼品,收到的回礼,大致分为两种:重“式”的,和重“实”的。

“这位温坊长,似乎是个务实的人。”

沈家那俩不怎么靠谱,不必给太高的指望。这位温坊长,有些意思。

分析着这几天接触的歆州众人,冯载宁将匣子里厚厚一叠粮票取出,叫来随从,把这些粮票当津贴,给大伙儿发下去。

手下的护卫随从们,若是不便开伙,可以拿着粮票去景星坊的大食堂试试。

如今世态有异,城中商业远远不够活跃。

以前小厮在外面跑腿,还能自己买点吃的,但是这歆州城是严管的街坊制,道路两侧没有商铺,只有一面面坊墙。

他们刚到这里,还没摸清楚哪个坊里有卖吃食的。

眼下,景星坊是第一个。

去景星坊打探消息的那些人,也不必遮遮掩掩了。

粮票的事吩咐下去,冯载宁又想到了在景庆公所见到的宝葫芦。

他和祖母闲聊的时候,也想过用类似宝桥的那些闪亮之物建佛堂,只不过得先摸歆州城的规矩,以及赵家的态度。

如今所住的宅院中,改设的佛堂暂时保留原样。暂且低调,先观望,再改建也不迟。

庆云坊的道观会得到允许,必定掺杂着别的利益,并非寻常道观。

那宝葫芦他瞧着还行,虽然是道士炼制的,但,买个回来放在家中也挺不错。

改日去问问,是直接用钱粮购买,还是捐些功德钱去换?

景星坊。

工地停工之后,许多做劳力的劳工暂时没了收入,吃饭也节省了。

食堂那边冷清了些,粮票流通减缓。

但很快,来自四海坊的人让这里又喧嚣起来。

冯家的护卫和随从们,拿着粮票津贴陆续过来。

他们还挺积极的,能近距离观看宝桥,方便打听消息,还有热的汤食。

城中今年冬天北迁而来的其他人见状,也打开思路。

同样初到此地,同样很多物件没备齐全,仆从们开伙不便,同样不方便给赏钱,不如用景星坊的粮票作为津贴。

算下来,还能节省些许钱粮,又能打听到更多消息。

省钱,省时,省事。

之前也不是没人想到,只不过大家顾虑较多,都不愿意当第一个。

如今四海坊的冯家先走出一步,似乎没什么问题,便放心地跟着走了。

小批量的直接找食堂负责人换粮票,大额度的找公所换购。

还有经常遣家仆到城门口接应家族外归之人的那些大户,每天都得派人到城门口张望几次。

尤其是下雪天,一些管事会带着人来景星坊大食堂这里,喝些姜汤和热粥等待。

城门口留一两个腿脚快的人报信,有动静了过来招呼一声,他们能立刻赶过去。

景星坊不在主干道旁边,但离得也不远,来回也快。不必全都聚在城门口挨冻。

一时间,景星坊大食堂变得拥挤了。

为此,食堂附近几个堆放杂物的屋棚收拾出来,充作包厢,

出手阔绰的管事们,不愿意在大食堂待着,会包一个单间,里面放了煤炉,带排气管能导热的那种。

食堂多招了五个临时工,收拾碗筷,打扫卫生。

程知和何小弟查看账目时,咧嘴直乐。

食堂那边花出去的钱很多,但赚得也不少!

坊长说了,大食堂这边不够用,等回暖之后,再建个“二食堂”,到时候还会再招人。

现在有些没事干的居民,会主动过去食堂那边帮忙,刷存在感,多多表现,以求优先录取。

温故把食堂那边的热闹场景画下来,让常顺送去给自己挑中的那位书画先生。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