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西厢记 > 第十七章 夫妻团圆

西厢记 第十七章 夫妻团圆

作者:王实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6: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话说张生自春闹得中状元以后,住进了招贤客馆,等待皇帝封官派职。

他尽管春风得意,大魁天下,井未解除他的愁闷。日前圣旨下,封为翰林学士,派在翰林院编修国史。

然而功名的成就,事业上的成功,却填补不了精神的空虚,爱情上的痛苦。他忘不了西厢的柔情,也忘不了长亭的离恨,一天十二时无一时不在思念小姐,哪有什么心思去做文章。加上前些时候派琴童到蒲东送家信,至今还不见口来。目前将近重九登高时序,清秋的院宇,开遍了菊花,闲庭幽户,格外潇洒,可惜是寂寞空斋,心头又横亘着一个莺莺,所以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来。这两日更是神思不安,睡不稳,吃不香,无情无绪,容颜憔悴,只得请了假在客馆中休养。早问太医院派了大夫前来诊视,本来想推辞,他自病自知,这种病,就是卢医扁鹊来也医不好,除非是我那小姐来,一见就好。却不道大夫来一眼就看出了虚实,一件件跟他说,大夫说一切疑难杂症都有药方可医,就是相思病无药可治。唉!如果你小姐知道我为了她而病,我就是死了也甘心。哪知道离情这么苦,病奄奄难能痊愈,整日价双眉紧锁,泪眼盈盈,肠回九转,想想天遥地远,相隔了万水千山。小姐呵!你在哪儿啊!一对鸳鸯伴侣分离了那么久,只有在梦里偶然相聚,可是新近来连梦也不曾做一个。窗外的黄叶萧萧飘落,传来了一声羌笛,满是别离之怨,外面又下起渐渐沥沥的秋雨。他躺在病榻上,想翻个身都懒得动弹,眼盯着帐顶,思潮起伏。他想着室外,应该是经霜黄菊半开谢,暮云中征鸿高飞,秋风紧吹断雁行,碧天外乱峰千叠,望不见蒲东道。更为恼人的是窗外的琅玕竹,被风刮得哗哗响,凄清单调的捣衣砧杵声,一声急似一声,替愁人增添了无限的悲凉。天色已晚,张生躺得不耐烦,鸳鸯被子一半是空着的,哪能受得了?就披衣而起,点上了灯,闷闷地坐在书房里,这一夜好似过一年,勉强睡下,奈何这双惹人厌的眼睛,只会不住地掉眼泪,就是不肯合拢来!这般的凄凉,这般的愁绝?怎么能忍受得了呢?他想忘了小姐,却一刻也抛不下。他想:我真傻,我一向对她那样的真诚,哪知道她的心不正,短命的死冤家,怎么不怕老天爷的惩罚呢,自从去年长亭分别以后,已经整整的一年了,为什么音信全断绝,你对我好就写封信来,难道你手发抖写不成?几次三番我真想撇开拉倒,想想也用不着赌什么气。小姐啊,我们一定会有再见的时候,我要好好地向你倾诉倾诉。他靠在孤单单的枕头上,不时捶着床沿,尽管已是深更半夜,还是睡不着。炉内的沉香烟味,一阵一阵钻进了他的鼻腔,耳听得隔窗的促织儿,在静悄悄的台阶那边,鸣声响亮,絮絮叨叨的也不肯歇一歇。做了个小虫豸,全没有一丁点儿慈悲心,吵得人耳朵发热生疼。他越思越想越悲伤,眼泪哭得灯儿都灭了。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陪伴他的只有一枕清风,半窗残月。

张生正在病奄奄的时候,琴童回来了。他讨得了小姐的回信,不怕关山路远,长途跋涉,急匆匆赶回来报喜。他满以为相公已经派了官,哪知在客馆里生病。琴童对主人很了解,心想不得了,一定是想小姐想出的相思病,得赶紧把小姐的这封信交给他。连忙快步走进主人的卧房,说道:“相公,相公,琴童回来了。”

张生一听琴童回来,精神为之一爽,怪不得这两天喜鹊在花枝上喳喳叫,喜蛛儿在帘幕间直挂下来,昨夜晚烛台上灯花爆,敢情就是今天这喜事儿,不是寄来了断肠词,一定是断肠诗,说道:“琴童,你回来了,等煞你家相公了!”

琴童道:“琴童到了普救寺,先见了老夫人,老夫人听得相公得中,很是欢喜,然后去见我家主母,只见主母为了相公瘦了许多。”

张生听了,不觉伤心道:“啊哟小姐,下官害苦你了!”

琴童道:“相公且慢悲伤。主母见了相公的信,非常高兴,顿时容光焕发,好像又胖起来了。”

张生道:“嗯,这就好,这就好了!”

琴童道:“琴童对主母说,相公一定要讨封回信。她就当场写了回信,打发琴童回来了。主母还赏了琴童十两银子哩!琴童只以为相公早已派官上任了,哪知你却在生病。”

张生忙道:“小姐的书信在哪里?快快拿来与我。”

琴童道:“相公,小姐不但有书信,还有好多东西捎给你呢。”说罢,从怀里掏出书信,双手交给张生。

张生接过书信,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抽出信纸,那是一张粉红色薛涛笺,信笺上还散发着一点幽香,张生在鼻子上闻了一闻,再展开信纸,啊哟,小姐在写这封信时,一定是情泪如丝,否则,怎么会有这许多泪痕?他连忙读信,信上写着:薄命妾崔氏拜复,敬奉才郎君瑞文几:自音容去后,不觉许时,仰敬之心,未尝少怠。纵云日近长安远,何故鳞鸿之杳矣。莫因花柳之心,弃妾恩情之意?正念间,琴童至,得见翰墨,始知中科,使妾喜之如狂。郎之才望,亦不辱相国之家谱也。今因琴童回,无以奉贡,聊布瑶琴一张,玉簪一枚,斑管一枝,裹肚一条,汗衫一领,袜儿一双,表妾之真诚。匆勿草字欠恭,伏乞情恕不备。谨依来韵,遂继一绝云:阑干倚遍盼才郎,莫恋宸京黄四娘。

病里得书知中甲,窗前览镜试新妆。

张生读罢书信,说道:“我那风风流流的小姐啊,像这等多情的女子,我张哄死也瞑目了!”

你看这书信,字迹写得多么漂亮,就是掌管文字的老爷们也写不出,可以刻到钟鼎上去作铭文。有柳公权的骨,颜真卿的筋,比得上颠狂的张旭,跟王羡之、王献之也是不相上下。论到佳人的才思,我的那小姐在人世间是独一无二。这封书信,我要把它当作经书一般念诵,当作驱鬼除病的符篆来使用。它高贵得像官印,沉重得像黄金,价值连城。如果在这上面签上一个花押,派一个令史,差一个捕快,就是一张来不及说明期限的公文。小姐啊,你哪会知道我为了你,如今病体未愈,只以为我辜负了她。唉!这种误解向谁去说清楚呢?这样不明不白的埋怨,教我怎么能受得了呢?

这时,琴童已把小姐捎来的东西,从包裹里拿了出来,一件件放在桌子上,说道:“相公,这是少夫人命我带来的礼物。”

张生拿起那件汗衫儿,那做工精致绝伦,且别说她写的文章,只看这等针线工夫,真是人间少有,怎么不教我张珙爱煞!这针线实在出色,一针针都缝进了千般情意。我也真佩服她是如何缝出来的,衣衫的长和短没有一个尺寸,窄和宽也没有一个样子,合适与不合适也没有人试,怎么竟做得这般合身?想当初她在缝制时,一定是用尽了心思。

张生忘情他说道:“小姐啊,你寄来的这些礼物,情深意厚,你的用意,下官一件件都猜得着。”

琴童道:“相公,少夫人送东西的用意,琴童也猜着了。”

张生道:“你如何也猜得着?”

琴童道:“这还不简单,衣裳是要相公穿的,这瑶琴和玉簪是要相公用的,是也不是?”

张生道:“这么简单,小姐还能称得上才女,你家相公还能算是才子吗?”琴童道:“听相公如此说,这些物品都蕴含着用意了?”

张生道:“这个自然。”

琴童道:“那就请相公讲给琴童听听。这瑶琴是什么意思?”

张生道:“这瑶琴么,她是教我闭门学禁指。”

琴童不懂,问道:“什么是禁指?”

张生道:“你不懂,那是操琴的指法。禁指就是禁止,她禁止我别生邪念,留意琴谱声诗,调养圣贤情操,学着巢父许由去洗耳朵,不去争名夺利。”琴童又问道:“这玉簪是做什么用的?”

张生道:“这玉簪儿纤长似竹笋,细白如葱枝,温润含清香,晶莹无瑕疵。她要求我也要像玉簪那样温润,不要有缺陷。”琴童道:“那斑管又是什么用意?”

张生道:“这管毛笔的斑竹,曾经停栖过风凰,胭脂泪浸渍得斑斑点点,那是当年娥皇哭舜帝,今日则淑女思君子,小姐也泪洒湘妃竹。”

琴童问道:“这汗衫怎么说?”

张生说道:“这汗衫儿贴身穿,着了它如同小姐不离我身边。”

琴童再问道:“那裹肚呢?”

张生道:“这裹肚手中一叶绵,几回灯下缝,表白了腹中愁,暗示出心中事。”

琴童最后问道:“这绵袜儿如何呢?”

张生道:“这绵袜儿式样新,针脚儿细密得像虮虱,绢帛儿滑腻得像鹅脂,要我遵守礼仪,不要胡乱行,足下守规矩,行事时要三思。”

张生又问道:“琴童,你临行时少夫人对你吩咐了些什么?”

琴童道:“少夫人说,上复官人,万勿另结良缘。”

张生听了很伤心,说道:“小姐啊,你到现在还不了解我的心呵!我在这冷清清的客馆里,风渐浙,雨丝丝,雨儿零,风儿细,多少次午夜梦回,忘不了许多伤心事。我病得四肢不能动弹,在官之身也难以随意行止,心里万分着急,却不能立时立刻到蒲东寺去。少夫人啊,你难道还没有了解我,传了这些多疑的话来。我不是个浪子官人,也不是风流学士,怎么肯再去折那些残花败蕊!自问到了长安,从未到花街柳巷去寻欢作乐,这里也没有宰相人家要招女婿。偶尔见到跟你一般美貌的,却哪里及得上你的温柔和才思。你是我心目中最中意最可爱的人儿,怎么不教我昼思梦想。刚刚和你新婚燕尔,为了功名被逼来到这里。昨宵是春风桃李花开夜,今日是秋雨梧桐叶落时,身在长安,心在蒲东,身远心近,坐想行恩,愁得我难以忍受。想起了小姐天高地厚般的恩情,直到海枯石烂,我也不变心。我不是个游荡轻薄子,把夫妇的琴瑟之好不当回事,却去拆散雌雄相依的鸾凤。我想念你的情思无休无止,直到蜡炬成灰以后才没有眼泪,春蚕到死以后才停止吐丝。

听不见黄耳大的叫声,也没有御沟去传递红叶诗,驿路漫长,又碰不到一个梅花信使。孤身离家三千里,一臼归心十二时。只忧我在病中,却喜出望外,盼到了你那动人魂魄的卓文君书信,险些儿把我这害相思病的司马相如盼望死。

想到这里,叫琴童道:“琴童,你把这些衣裳东西替我收拾保存好,在书房里腾出一只藤箱儿出来,在箱子里面铺几张纸,放的时候要小心,千万别让藤刺儿抓住了绵丝。如果高挂在衣架上,恐怕会吹褪了颜色,乱裹在包袱中,又怕折出了褶缝儿。切切爱护,千万不能随随便便不在乎。”

正是:病中喜得寄来书,慰我心中不尽思。

和泪眼观和泪写,断肠人送断肠诗。

张生的朋友杨巨源听说此事,作了一首诗送给张生,诗曰: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霜冷叶飞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杨巨源又催促张生,尽快去蒲东迎娶莺莺小姐,张生置办了行装,准备上路,哪能料到郑恒却先下手了。

却说郑恒,字伯常,父亲官拜札部尚书,乃崔老夫人之兄。郑恒父母早亡,缺少管教,生性疲顽。自以为是累代公卿,门第高贵,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却是对读书没有一点缘份,看到四书五经,脑袋就发胀,只是自诩风流,挥霍钱钞,时常在柳陌花街、秦楼楚馆追欢买笑,十足一个纨绔子弟大草包。

去年春天,他的姑母崔老夫人曾命崔安送封信给他,要他到京师来帮助搬运相国灵柩回博陵下葬。哪知他只顾寻花问柳,拖拖拉拉,一再延误,等到他到得京师,崔老夫人等已经启程去了。他也不去设法赶上,反而趁此机会在京师的妓院里尽情享受,玩乐了整整一年。最近他打听到姑母正在蒲东普救寺守丧,又听到孙飞虎领兵围困普救寺,要抢莺莺为压寨夫人,幸亏有一个洛阳秀才张君瑞退了贼兵,老夫人把莺莺许配给姓张的。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莺莺本是先父在世时定下的亲事,如何可以再许配别人?于是他连夜从长安赶到河中府。他想,我现在到了此地,如果没有这个莺莺另配的消息,去见了姑母当然没什么关系。现在既然有了这件事,我撞去了也没意思,想起来这件事都在红娘身上,只要把红娘叫来,问个明白,再作道理。主意打定以后,就在河东县城里找了一家客店,安置了下来,对亲信家人道:“郑贵,命你到普救寺去,把红娘叫来,只说哥哥从京师来,不敢冒昧来见姑母,叫红娘到我这里,有话托她带给姑母。”

郑贵领命,来到普救寺,拜见老夫人,说道:“姑老夫人在上,奴才郑贵叩见姑老太太。”

老夫人见了郑贵,觉得有点突然,如果是侄儿来了,就应该直接来见我,为何是郑贵前来,莫非出了什么事?说道:“罢了。你家公子呢?”

郑贵道:“回禀姑老夫人,我家公子已从京师到了河东县,不敢冒失来见,命小人前来请红娘姐姐去一趟,有话要说。”

老夫人想,侄儿不先来此间,要红娘前去,不知有什么名堂,很可能是为了中表联姻,这件事有点不大好办。也好,让红娘先去摸摸底再作定夺。说道:“既然侄儿不敢来,让红娘去一趟就是了。秋菊,到妆楼去把红娘叫来。”

秋菊领命,到了妆楼,见到红娘,说道:“红娘姐姐,老夫人叫你前去。说道:‘刚才有一个叫郑贵的来见老夫人,说哥哥从京师来,不敢来见老夫人,却叫姐姐去一趟。’”

红娘一听,知道郑恒来了,觉得奇怪,为什么不直接来见老夫人,却要我去?看起来,这个蠢货已经知道佛殿许婚了,真讨厌,实在不愿去见这种人,但老夫人差遣,不敢有违。这老夫人,一定是要让我去摸摸底的,让我先和小姐打个招呼。于是进房,见了小姐,说道:“小姐,小姐,表少爷郑恒来了,不敢来见老夫人,命红娘前去。”

小姐道:“奇呀!表兄到此,不来见老夫人,却要你去,真是莫名其妙!”红娘道:“小姐,老夫人等着,我去了,回来告诉你。”说罢,跟着秋菊来到中堂,见了老夫人道:“红娘拜见老夫人。”

老夫人道:“罢了。红娘,郑家表少爷来了,不敢来见,现在命你前往下处,看他有何话说。”

红娘道:“红娘遵命。”说罢,跟了郑贵,来到河东县郑恒客寓。

郑恒见了红娘,道:“红娘姐姐来了。”

红娘道:“表少爷万福。老夫人说你既然到了此间,为何不到我家来?”郑恒道:“我还有嘴脸去见姑母?所以先请你来说话。当初姑夫在世的时候,曾经中表联姻,把小姐许我为妻。现在小姐服孝已满,特地求你去和老夫人说一下,拣一个好日子,让我与小姐拜堂成亲,也好和小姐一同扶柩回博陵去下葬。否则一路上和小姐同行不方便。若是说成了,我一定重重谢你。”

红娘道:“这一段话别再提了,小姐已经嫁给别人了。”

郑恒道:“胡说!常言道‘一马不跨双鞍,一女不嫁二夫’。怎么可以父亲在世之日许我亲事,今日父亲死了,母亲倒悔起亲来,哪里有这种道理!”红娘道:“表少爷,话不能这么说。当日孙飞虎领了五千贼兵来围困普救寺的时候,表少爷你在哪儿?若不是那张相公,我们一家子的性命早不保了。今日太平无事,你却跑来争亲。倘若那时小姐被强盗抢了去,表少爷啊,看你怎么去争?”

郑恒道:“如果给了个官宦之家,倒也不冤枉,却给了那个穷酸饿醋。

我是富家子弟,难道偏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更何况还有她父亲的遗命。”

红娘道:“你给我住嘴吧,张相公哪一点不如你?你别卖弄那仁者能仁,也别倚仗这身里出身;即使你官上加官,也未必非要亲上做亲。况且你又没有拿了羔羊大雁,邀请了三媒六证,上门来献币帛问问肯不肯。人刚刚来到河中府,就要求过门成亲,妄想白白地弄脏了她的金屋银屏,白白地玷污了她的锦被绣衾。你又不懂得梳云掠月,也不知道怜香惜玉,更说不上■雨尤云。”红娘还想说张生是君子清贤,你郑恒是小人浊民。一想不要太刺激了,就话到口边又吞了下去。

郑恒道:“我就不信,贼兵来时,他一个人能退得?全是胡说八道!”

红娘道:“你又没有在场,当然不相信,我对你说了吧。原来镇守河桥的孙飞虎,反叛朝廷,劫掠人民,带了五千贼兵,围困寺院,手里拿了明晃晃的刀枪,口中高声叫喊,要抢小姐做压寨夫人。”

郑恒道:“这五千贼兵,他一个人顶个屁用!”

红娘道:“你急什么,让我说下去。那时的情况十分紧急,老夫人慌了,就和长老商议,拍手高叫:两廊不问僧俗,有能够退得贼兵的,就把莺莺小姐许配给他为妻。当场就有游客张生,应声而出,说道:‘我有退兵之策,为什么不来问我?’老夫人大喜,就问道:‘请问有什么妙计’?那张生说道:‘我有一位知己友人,就是白马将军,目前正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我只要写一封信,派人送去,他一定会来救我。’果然,信去救兵来,立刻解围。若不是那张相公的信,谁能请得来白马将军?老夫人和小姐都非常高兴,都认为张相公威而不猛,言而有信,因此老夫人不敢怠慢,甘心把小姐许配给他。”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