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黄巢挽天倾 > 第四十二章 迷雾重重

黄巢挽天倾 第四十二章 迷雾重重

作者:平生假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3:12:3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莫不是以为幸进状元,便能平视吾辈?”

来之前,黄举天便预料到王弘业会发难。

因此,他放低姿态,恭敬答道:

“下官的功名,不过是时局所赐,怎敢与刺史并论?”

王弘业眼中闪过轻蔑,缓缓起身,背着手踱步到城楼边缘。

“虚伪之辞。”

“下官愚钝,不知刺史何意。”

“盐工冲击州府,琼山危在旦夕,你为何不亲自前来救援?”

“下官一收到消息,便立即通知项校尉,率领崖州州兵火速赶赴,此事想必刺史早已清楚。”

“我问的是你为何不来?”

王弘业的声音中带着明显怒意:

“莫非在你眼中,区区一个陈家,比本官的安危更重?”

黄举天微微低头,语气诚恳:

“彼时,下官相信刺史深谋远虑,必能妥善应对,盐工绝无可能攻破州府。

“只是担心,策划民乱的主谋陈延雷若趁乱逃脱,事后更难向中枢交代,故而留在崖州,以防不测。”

“如何向中枢交代,是本官的事,何须你越俎代庖,替我多虑?”

“下官不敢有丝毫僭越之心,只是尽心为大唐效力。”

“尽心效力?是了。”

王弘业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拍了拍脑袋:

“那日,你求本官帮你做两件事,其中一件,便是为了崖州民生,除去陈家——做得如何了?”

“陈家满门覆没,陈家大翁、陈延风、陈延雷等主事者均已伏法。”

黄举天回答道:

“所缴铜钱已装箱,明日便能运至刺史府。”

听到陈延雷已死,王弘业总算转过头,正眼看向黄举天;

再听到黄举天主动提及输送之事,他的脸色也稍缓和了些。

‘还算识相……如此,我倒也不能斥责太过,以免寒了他的心。’

王弘业心中暗想,重新在锦缎上坐下,佯作不以为然道:

“些许铜臭,何必在此风雅之处谈起,岂非坏了雅兴?”

黄举天连忙低头:

“下官莽撞。”

王弘业微微一笑,故作关切地问道:

“箱子重不重?是否需要本官借州府马力支援?”

“五箱,近万斤。”黄举天答道。

后世的六百六十一克,约等于唐朝的一斤;

而此时使用的铜钱,通常每枚重约四克到五克。

王弘业沉默了。

看似在深思熟虑,实际上是心算能力有限,想了好一会儿,才得出一千五百贯左右的数字。

他心中略感失望。

这个数额比他预想中的两千贯要少……好吧,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也不能独自吃干抹净,总得给下面人留点。

于是,王弘业微微一笑,抬手示意黄举天坐得更近些,语气稍缓道:

“举天,你莫要怪本官方才言辞稍重。

“实是世风日下,不知尊卑者甚众。

“本官爱才心切,故而多提点你几句。”

黄举天躬身答道:

“下官不敢。”

王弘业虽看似客套,却因这话题起了兴致,抚须问道:

“本官且问你,可知‘太原王氏’之分量?”

黄举天恭敬答道:

“太原王氏,乃天下名门,世代为官,门第显赫。”

王弘业满意颔首,道:

“不错。太原王氏之贵,非一朝一夕之功。

“祖上先贤辈出,无论汉魏两晋,抑或前隋今朝,皆为国之中流砥柱,定国安邦之栋梁。

“可惜近些年来,圣人昏庸,宦官无道,以致藐世家者日众。

“人心不古,实为可叹。”

黄举天为探明其心思,不动声色地反问道:

“下官虽出身寒微,却也苦读诗书,立志报国。

“难道只因门第之别,便注定低人一等?”

王弘业闻言冷笑,道:

“门第之别,岂是你能轻易跨越?

“世家之所以为世家,不仅在于权势,更在于德行。

“我王氏世代为官,不仅为家族荣耀,更为天下苍生。

“而你等庶族,虽有才智,却往往只顾私利,罔顾大局。

“此番你与陈延雷设计利用本官,一为立功,一为自保,岂非正是如此?”

黄举天正欲解释,王弘业却摆摆手,打断道:

“罢了,你也不必多言。

“本官并未真正怪罪于你。

“毕竟你与陈延雷不同,并无谋害本官之心。”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