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黄巢挽天倾 > 第二十七章 无形脑补(求追读,很重要)

黄巢挽天倾 第二十七章 无形脑补(求追读,很重要)

作者:平生假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3:12:3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这天,澄迈县开会的豪族不止陈家。

郑翊从县衙回府后不久,郑氏宗主立即把族里能作主的人,都召集到了小佛楼。

郑氏宗主名叫郑勤,以前当过崖州司法参军;

除开是个出了名的酷吏之外,还对礼佛特别用心。

他相信,只要罪人对佛足够虔诚,多往广州城的庙里捐香火钱,今生来世就都不会遭报应。

郑勤致仕后,郑家在琼州岛上的地位大不如前。

他想,这一定是自己礼佛不够虔诚造成的。

于是打定主意,要在澄迈县外郑家宗祠的旁边,修一座华丽的小佛塔。

郑家人并非全都笃信佛教。

但他们大多在琼州岛各地担任刑吏,对于因果报应的说法,本就持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态,故没人阻拦。

两年前,小佛塔修成。

塔身由精雕细琢的青砖砌成,塔檐四角微微上翘,挂着小巧的铜铃。

走进佛塔,正中央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像。

佛像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螺发整齐而规整,面容慈悲且祥和,金身更是熠熠生辉,让人见之生敬。

只是,为了修建这座小佛塔,郑家几乎花掉了三分之一的家底。

郑家向来没什么正经的经商路子,家底一下子空了这么多,族中无人不急。

思来想去,郑勤横下心来;

哪怕得罪陈家,也要设法让郑翊,以个人敛财的名义去开设赌坊。

不知是取名沾到了李太白的文气,还是小佛塔修成即显灵——

郑勤四十岁的儿子郑汪轮,忽然考上了乡贡。

这可是郑家第二个考出岭南的读书人。

全族大摆三日流水宴,认定郑汪轮二十年积蓄的学识今朝喷发,必能一战成名,直入大明宫!

郑汪轮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在临行前,他特意找了陈家两兄弟,言语间多有敲打,让他们别欺负自己儿子郑翊。

陈家很给面子,应了下来。

可郑汪轮到了长安,却状况百出。

他千里迢迢赶到,自认为是一州大族的子弟;

虽比不上五姓七望那般尊贵显赫,但与其他大族的读书人谈天论地,总该是没问题的。

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那些庸人一听“琼州郑氏”这个名头,连搭理都懒得搭理。

这是郑汪轮此生头一回意识到,自家或许只能算寒门。

此前几十年,他一门心思读书备考,不谋求官职,也不与人交际应酬;

别说出岭南了,一年到头最多也就去一趟广州城。

总之,出身门第的大山,实实在在地横亘在科举考场。

为了能顺利通过省试,郑汪轮必须得拿到举荐条子。

可他在长安举目无亲,根本不知该向哪位官员求助;

只能像只无头苍蝇般,挨家挨户地上门求告。

那些日子里,他低声下气,把自己带来的财物,七七八八都送给了那些狐假虎威、人模狗样的管家。

终于,省试结束。

可对郑汪轮,却是噩梦的开端。

考试时,他亲眼看见旁边的梁姓考生,明目张胆地夹带小抄作弊。

他满心愤怒,以为考官定会严惩;

可考官走近后,只瞧了眼那考生的解牒,便若无其事地走了。

放榜之日——

那个姓梁的作弊考生榜上有名,而满腹经纶、真才实学的郑汪轮,却名落孙山。

此时的他,身上的钱财几乎花得一干二净,连在长安痛痛快快哭一场的资格都没有。

看完省试张榜的当天,他便启程返乡——

自然也就不知道后来殿试上发生的大事。

郑汪轮归心似箭,却又惧怕面对家人;

途中,只想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这样便能永远逃避难堪。

可他还是到家了。

一进家门,他什么话都不想说,径直来到宗祠,“扑通”一声跪地,摆出一副不吃不喝、自我惩罚的架势。

郑家人看到他这副模样,还有什么不明白?

便是作为家主与生父的郑勤,也不愿苛责。

在他看来,要是郑汪轮都考不上,郑家其他人就更没希望了。

他只是叮嘱全族人,不要去打扰郑汪轮,让他好好休息,等来年再重新振作,参加科考。

谁能料到,今日郑翊带来了重大消息,族里不得不召开族会商讨对策。

郑汪轮刚从长安回来,时间又刚好和黄县丞到任对上,说不定知晓长安的关键消息。

郑勤吩咐下人,哪怕是拖,也要把郑汪轮带到小佛塔来议事。

郑汪轮向来对世俗琐事兴致缺缺;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