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科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三十七章 棉花,纱布,中央钱庄

第(1/3)页

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董仲舒继承了孔孟的观点,并以“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三纲五常。

这套理论的生命力很强,一代接一代延续下去,逐渐成为了汉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成为了文人墨客的精神所在。

无论是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还是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亦或是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都体现着这些思想。

忠君、尊君、侍君,是传统读书人的思想内核!

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允炆是接受这种思想的,可没想到,这种思想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副作用,那便是,这些官员在思考、分析、判断问题的时候,第一思维不是考虑这件事对不对,好不好,而是这件事,皇上怎么认为的。

皇上认为不好,他们反对,那是尽忠。

皇上认为好的,他们反对,那也是尽忠。

唯“尽忠”耳。

一些人捧着四书五经,读了几十年,熬成了近视眼,张口闭口便是尽忠事君,可说到具体方法,又是一无是处。

思想僵化,不懂得变通的官员,或许没什么坏处,但肯定也没什么好处。

给他一府一县,十年之后再看,哎,还是那个样子,原地踏步的让人心酸。

这也是朱允炆很想留下道衍的一个原因,因为这个家伙虽然很坏,但却很有眼光,懂得变通,开创性思维很活跃,又是一个善于绝境破局的人才,留给朱棣,实在是浪费了。

“这是什么?”

朱允炆看着马恩慧拿起针线,正在缝制冬衣,不由问道。

马恩慧笑道:“冬日渐冷,臣妾打算给皇上做一件长袄。”

朱允炆走了过去,看着长袄里面白花花的棉花,陡然愣住了,不由问道:“这不是棉花吗?”

马恩慧笑盈盈道:“皇上执掌天下,竟还见过棉花?”

朱允炆掏出了一点棉花,仔细看着,脸上浮现出了喜色,对马恩慧说道:“你不是在为文工团吃饭的事发愁吗?现在,朕有主意了。”

马恩慧一把将朱允炆手中的棉花拿了回去,白了一眼说道:“拿走了,就不暖和了。什么主意?做冬衣吗?若是北疆士卒缺少冬衣,臣妾可以调动内宫,连夜缝制。”

“士卒的冬衣早已安排妥当。朕说的是一笔大买卖,不过,这件事需要找个代理人才行。”

朱允炆兴奋起来。

“代理人?”马恩慧疑惑地看着朱允炆,问道:“何为代理人?”

朱允炆哈哈笑道:“便是找个人办事,辽王虽封松江府,但一直没有就藩,朕看,这件事便交给他来办吧。”

马恩慧看着高兴的朱允炆,便放下手中的活计,追问道:“皇上还没说什么好事情呢,若是有利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