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科幻 > 官庄诡事 > 第六十五章 地煞 (1)

官庄诡事 第六十五章 地煞 (1)

作者:寒川孤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6:0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科普小知识:玉扳指又名玉谍(音同射),本来就是游牧骑射民族的武士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而已,一般都是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估计左撇子就是套在左手拇指上呗!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小玩意儿。后来从勾弦放箭一发而千钧的时刻,引申出了能够决断事务的主人意志,变成了主人高贵、权势、身份、能力的重要象征。其用料一般包括玉质、木质、金质等,其中以玉石扳指为最常见。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及后来殷商西周时期就发现有扳指的存在了。最早的扳指可能只是皮质等一些较软材料制成,反正能起到防止人手指被磨损的作用即可,讲究一点的才会使用材质更为坚硬的。当然讲究针对的就是有钱有势、或者干脆就是王族、贵族而言。

随着中国历史朝代的变更及演化,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个朝代都各有不同,殷商的玉扳指还有拉弓护指的功能,比后代人佩戴的扳指更长,而且其上有槽痕,是个完全能实用的东东;到了战国就开始变短;汉代的扳指出现玉片形状,类似于玉佩,带有用来拉弦的小钩,但这个时候的扳指已经不能承受拉弓那么大的力量了,成了讲究人显摆的摆设一个;宋代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扳指,其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时至后金及清代,扳指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往里凹,一端边沿向前凸,因为用材和工艺更加深追求圆润、光滑。所以更加难以用来射箭,而成为一种装饰、身份以及流行趋势的象征。)

润成把扳指赶紧脱了下来,他跟老人说了刚刚出现的冰凉的感觉。张老师戴上试了试,显然也感觉到了。他点点头,把扳指递给了润成,说这是个好东西。他叫润成收好,回去后也不要声张。免得招惹麻烦。润成问张老师用不用防备这个挖出来的东西,上头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占着,就像是那及疙瘩拖拉机的垫石一样。张老师说。那些骨殖不是已经排置好了吗?

润成想想也是,他把扳指用布包好放进裤子口袋里。走在道儿上,斜背着的口袋耷拉在腿上,扳指和那个沉重的罗盘磕在了一搭。润成把扳指赶紧拿了出来。这一拿叫他想起来一件事。口袋里的大罗盘可以寻煞辟邪啊。扳指跟都磕在一搭了,不知道罗盘有什么反应没有。他逃出来大罗盘,发现没有什么变动。

张老师走了一圪节,发现后头没有人了,他扭过头来看见润成正在端着个罗盘。他看了一眼,说你还有这么好的家伙什?润成知道他说的是罗盘,他笑了笑。

他端着罗盘过来,就递给了张老师。张老师没有用手直接接着。而是在衣裳上擦了擦手,才接着。这么庄重的样子。润成在张老师身上都没有见到过。

张老师看了连声说好,指着上头的有些部分说,看做工可能还是个老东西呢。至于老到什么程度,老人咧咧嘴,说闹不好就是隋唐的东西。上头的装饰花纹就能看出来,哪个朝代有这么大气的画法?他说的这些润成都听不机明,只是知道自己身上又有一个是宝贝了。这下倒是好,又一个不能张扬的东西。不能张扬,那还能不能天天出来看地形踩地脉时,掏出来就用呢?要不,回去还是想办法在置办一个新的。可是,这东西哪儿才有呢?乡上的供销社总归不能有吧!估摸着自己要是到那儿,愣头青一样一问。碰上懂行的,直接就是个大搞封建迷信的典型。

他没有那么愣。其实反过来一想,他每天用着,又有谁知道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年代很多了呢?

接过张老师看过的罗盘,放进了口袋。张老师随口问了一句,说听你大哥说,你不是跟你娘回你杏山县你老娘家了吗?那头怎么样?

润成想起来,杏山没去成,返回来就碰上宝成出来祸事。他还没空想坐火车道儿上碰见的那个事。正好,张老师在跟前,和他说说看他是怎么想的。他说根本就没哟去成杏山县,半道儿上就下车回来了。接着,他把那个日怪事和张老师说了。

润成和娘坐上火车,没走出去多长工夫就碰上了地底下冒水,火车从临时搭好的桥上过去的事(见本书浮壤那一章)。后来,火车总算是走完了长阴县沟沟岔岔的道儿,眼看就要爬上最后一个山就要进雨山县了,车却发出刺刺拉拉的声音。这个声音叫火车上的人都捂住了耳朵,火车慢慢得停了下来。火车上的人从窗户看出去,发现道儿两边有不少人。这些人有的是铁道工人,头上戴着刺槐条子编成的帽子,三五成群站在道儿两边。还有的人就是一身绿、三片红的解放军了,他们都是斜抱着带刺刀的长枪,脸上没有什么颜色得站的笔直。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