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92章 鏖战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92章 鏖战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3:09:4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陛下,来了。”龙骧中郎赵广凛然出声。

一身甲胄半日未除的大汉天子端坐胡椅之上,岿然不动,神色冷峻。

凌晨来袭时的魏军,在试探捡漏不成之后往东退了十里固守。

彼处正是斜水大战时,曹真立寨的那座矮塬。

由于文钦率骑卒撤退时,魏军大团步卒仍距斜水五六里,而且视线不佳,敌情不明,汉军确实不敢深入追击。

等到日出东方天色大亮时,才发现后续又有数千魏军,驱赶着各种驮兽运着粮草前来。

而经过了半日休整,魏军终于在未时再次发起了进攻。

超过万人的军团,列着或整齐或松散的阵形向西压来。

每走几百步,便会重新擂鼓整理一次队形,声震山谷。

将近两千骑分列军团左右,让五丈塬上一众汉家臣僚颇为忌惮,难以揣度此番到底来了多少虎豹骑,多少掩人耳目的杂骑。

由于魏军蚁附进攻五丈塬的概率几近于无,所以大汉的天子也就移驾到了距斜谷口更近的塬南。

也即那条连接秦岭与五丈塬,最窄处仅五丈的狭长走廊附近。

塬上四千守军,有三千都被刘禅带到了此处,以便在斜谷口顶不住压力时可以下援。

骠骑府参军州泰,勒马来到了斜水河畔。

扭头看了眼那座高得如同绝壁般的五丈塬,不由撇撇嘴,其后转身看向斜谷口。

观察片刻后,信心为之一增。

无它,斜谷口并不好守。

一条斜水从隘口中间流过,蜀军的防线并不能连能一线,被斜水分成了东西两段。

而谷口两侧的矮坡,又占据了制高点,蜀军必须分兵把守。

州泰虽然看不到壁垒大栅后面到底有多少蜀军,但就他已经观察到的情形来说,蜀军已经被不利地形分成了四股。

备左则右寡,备前则后寡。

无所不备,无所不寡。

作为进攻的一方,他只须全力进攻其中一点,就能调动蜀军,使他们疲于奔命。

魏军一千余骑率先渡过斜水,清理出一片空地。

“河东都尉令狐愚,你率你部三千人,押三千役夫徒隶,把对岸陷马坑填了。

“填完之后,冲击壁垒。

“不进者斩,擅退者斩。”

州泰不动声色地下达军令。

军令如山,令狐愚心中虽百般不愿,却也只能带着薛、柳两家部曲及河东郡卒共三千人,用刀枪驱赶着三千役夫徒隶渡河。

薛、柳两家不过是河东豪强,此番前来只想着护粮立功,不曾想遭此无妄之灾,命都要搭在此处。

而同样是河东来的,裴、贾、卫三家,因有人在朝中身居高位,司马懿把他们留在了长安。

待令狐愚几千人全部渡过斜水后,州泰再度下令。

夏侯褒得令,命手底下校尉张参驱赶着两千长安守卒,押着两千役夫徒隶渡过斜水。

但这支队伍并不去攻隘口,而是往山坡爬去。

那山坡上已有一支蜀军拒守,若能攻下这座缓坡,那么蜀军的斜谷口防线就破了。

待张参所督四千人全部涉水。

州泰命人就地掘土,很快便垒起一座两丈高的将台。

站了上去,虽然不能纵观全局,但至少令狐愚与张参的部曲已经尽收眼底。

这时候他才看到,斜水之上原来设有木桥,连接了斜水东西两侧的蜀军。

桥长百余步,上立百余人,桥前设有木栅,显然是为了防止魏军从水中进军包夹。

进攻的鼓声开始响起。

斜水西岸开始喧哗起来。

役夫徒隶们就地掘土,有的将泥土装进了上头分发的麻袋,有的没有分到麻袋,则将泥土滚成丸状,向蜀军所在的隘口推去。

汉军在斜水西岸设置的关隘依山傍水,很是狭窄,只有百丈。

离隘口稍远些的陷马坑很快就被填平。

役夫徒隶们继续负土滚丸向前。

当进入蜀军射程之后,鹿角后面的土壁里,抛射出了密集的箭矢。

骨瘦如柴,衣不蔽体的役夫徒隶们立时倒下近百人。

惨叫声、哀嚎声连成一片。

乱世人命就是这么不值钱,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汉军并不犹豫,役夫徒隶们则是无可奈何。

幸存的六百余人既痛苦恐惧又略显麻木地继续负土向前,再一轮箭雨泼洒而下。

又倒下近百人。

跟在他们身后的二百督战队就连放两箭作为火力掩护的想法都没有,默默地看着。

役夫徒隶们的惨叫哭嚎声越来越大,终于有人受不了,开始弃了沙袋泥丸后撤。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