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3章 两朝冠剑恨谯周(4.2k)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3章 两朝冠剑恨谯周(4.2k)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3:09:4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刘禅见二人不语,缓声出言:

“朕听到传言,说昨日朕在宗庙醒来时,口吐蛮夷妖言。

“当其时,又恰有一只赤乌在先帝庙中盘桓不止,啁啁不息。

“于是有人说,那鸟非是赤乌,而是一只子规。

“随即又有人附和,言「望帝古蜀之国为鳖灵所篡,死后化为子规,今天子不祥,口吐妖言,而庙中又有子规啁啁,恐为鸠占鹊巢之象」。

“确有此事吗?”

琬、允二人神色愈发凝重怪异。

凝重在于,那些祸众妖言终究还是传到了宫内,传到了天子耳中。

怪异在于,这位面对大事每每表现得唯唯诺诺、谨小敏微的天子,此刻似乎在刻意营造一种让自己显得泰然自若的姿态。

迟疑数息,蒋琬声色恭谨,率先出言道:

“禀陛下,确有此事,但那啁啁之鸟,未必真是子规。”

刘禅心中微动,沉默不语。

虽是第一次面见大臣,但他感受到,蒋琬与董允二人此刻表现出来的恭谨之色,确实跟阿斗记忆中的画面一样。

并非发乎心,而只出于礼。

于是不由暗暗感慨,阿斗果真不具人君气象。

倒没有一味贬低阿斗之意,毕竟昭烈盖有高祖之风,阿斗又何尝不有类刘盈?

同样差点被父亲抛弃,导致处世战战兢兢,又同样在十六岁束发之龄突然扛下九鼎之重,其无能为与不敢为,确是可以理解之事。

只是,“可以理解”,并不表示无可厚非。

既坐了这个位子,就要有坐这个位子的觉悟与担当。

登极五载仍不通政事,因为相府办事妥当,又怕犯错,便以“国家悬危,恐误大事”为由,将挑子全撂一边。

丞相在时还收敛一些,装模作样学着做,丞相北驻之后,马上便放飞自我,耽于游乐,以至于怠惰无为都已成惯性。

远的不说,就在前几天,他居然提出想纳妃!

当此将士用命,国家兴亡之际,你不做好表率支持前线战事,居然想着纳妃?

若非董允严辞厉色驳回,真让他纳了妃,传到前线,还不知将士们该如何做想。

如此天子,谁不轻视?

眼下刘禅刚刚穿越,便这般直观地体味“大臣未附”其意,身入“主少国疑”其局。

再想到伪魏那边的曹叡,继位不过两年,却已经『沉毅断识,任心而行,政由己出,有人君之风』,心中难免有些触动与忐忑。

沉默半晌,刘禅心怀试探道:

“不是子规?

“那谣言中所说的蛮夷妖言,昨日可曾有人听懂?”

琬允二人摇头。

刘禅心下微微一松:

“不曾有人听懂,那所谓的「鸠占鹊巢」是何意?

“是在说,朕这巴蜀之国,亦会如那望帝一般为贼所篡?

“又或者,是在说朕被那子规鸟摄了魂魄?”

方才他刚从那掌灯的小黄门口中听到宫内这则“谣言”时,也是有些懵的。

第一个念头,难道阿斗变成了那只子规鸟?

斗帝春心托杜鹃?

这也太玄乎了些。

第二个念头,则是如果自己半睡半醒时真说了“蛮夷妖言”,又那么巧来了只怪鸟,自己会不会被蜀中群臣认为是妖邪附身?

然而这所谓的“蛮夷妖言”,刘禅实在是一丁点记忆都没有,他一睁眼就在床上,震惊着呢。

同样,他也没有在阿斗的记忆里找到一点痕迹。

阿斗最后的记忆,就是日食与地震一时俱发,再接着是一阵屋崩瓦碎之声,之后便什么也没了。

“陛下大可不必理会这些谣言,劳损圣虑,臣与长史会处理好此事,为陛下分忧。”董允言语恭敬诚恳,却也不正面回答刘禅。

包括他与蒋琬在内,整座相府的核心幕僚,无不被昨日之事弄得有些焦头烂额。

不论是出于本能还是出于理性,他丝毫不认为天子心底能如表面一般从容。

即使天子听到“确有此事”后仍泰然如一,即使今日天子行事竟让他有些捉摸不透。

刘禅若有所思,片刻后开口,声色温和诚恳:

“侍中拳拳替朕分忧之心,朕了然在胸。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