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099章 郭侃爷爷郭宝玉,野狐岭之战!

第(1/3)页

“四十万匹?这么多?快!咱们去看看。”

虽然早就有所预料,但听说得了这么多匹马,赵朔还是非常高兴。

他和格日勒一起,去看那些缴获的战马。

这一看之下,更是惊喜。

四十万匹马中,有十二万匹是高大神骏的辽东马。

而这十二万匹辽东马中,又有四万匹青马。

青马在各个马种中都有分布,但毫无疑问,青马是最容易出宝马良驹的。

比如在历史记载中,东方的冠军侯霍去病骑的就是一匹大青马。

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那匹神马布塞法洛斯,是一匹青马。

还有后世伟人,骑的是一匹小青马。

这次桓、昌、抚三州缴获的青马,对蒙古人战力的提升,更是有极大的帮助。

五十年后,有文人赞颂这次蒙古攻打金国的收获,写诗道“乘胜逐北过燕都,更得金源四十万,大青小青绝世无。”

金源,就是金国的别称。

四十万这个数字并不可靠。

赵朔拿不准这桓、昌、抚三州中到底有多少匹马,就是各种历史资料中的数字太混乱了。

《蒙古秘史》中说是“近百万”,也就是比一百万匹马略少一些。

但其他资料,就大多是“数百万”“几百万”,这也太夸张了。

“大青小青绝世无”,则指的是这批青马的神骏。

或者,这首诗里说的四十万,指的是蒙古人这次入侵金国,获得的青马总数?

不管怎么说吧,赵朔对获得的这批战马非常满意。

桓州牧监内的马被完颜匡赶到桓州城了,但还有牛羊骆驼呢,也成了赵朔的战利品,光羊就有六十八万只。

不吃上一些犒劳将士,还等着过年吗?

赵朔宣布从今天开始羊肉放开吃,一连吃上七天。

非但如此,他还令人传下了个口号“完颜承裕跌倒,蒙古人吃饱”。

一时间,三万将士欢声雷动。

到了第二天上午时分,好消息接踵而至。

完颜匡的使者还没到抚、昌二州的牧监呢,蒙古军就到了,夺取了里面的全部牲畜。

抚州缴获了二十二万匹马,昌州缴获了十九万匹。

也就是说,这次蒙古缴获的马匹数量,跟《蒙古秘史》记载的差不多,不到一百万匹。

而且,蒙古军是擅长学习的。

赵朔准备了那么多布口袋,其他蒙古军也有样学样,直接“跑马上城”,顺利攻占了抚州和昌州。

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又发了一笔之前做梦都想象不到的横财,蒙古军全军上下一片欢腾。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驻守在野狐岭防线上的金军了。接连丢了乌沙堡、乌月营,连抚、恒、昌三州都丢了,很多将士的家眷都落到了蒙古人的手里。此时再傻的人也明白金军形势不妙,一片愁云惨谈。

野狐岭,獾儿嘴,黑风口。

这里是完颜承裕和独吉思忠的驻营所在,大金宰相完颜匡于昨日傍晚时分逃到了这里。

不过,完颜匡现在已经陷入了昏迷。

没办法,完颜匡毕竟已经是风烛残年了,就算早睡早起、养尊处优、心情舒畅,也仅有半年好活。这次,他不但一连三十六个小时没睡觉,而且先是一夜狂奔五百里,后来又极耗心力地布置城防。然后又在赵朔攻城之际,仓皇逃窜了百余里。

别说是风烛残年的老头子了,就是普通中年人此时都可能猝死。

完颜匡这时候还不死,只是中风,已经是身体的底子够扎实了。

好在昏迷之前,完颜匡下了最后一道命令:暂停独吉思忠的一切职务,独吉思忠速速离开野狐岭防线,回燕京待皇帝处置。

用不着听什么完颜承裕和独吉思忠的汇报,作为金国定海神针的完颜匡,一看了那份奏章就明白,是独吉思忠这个文官,只从政治得失方面考虑,影响了完颜承裕在军事上的判断,还是赶紧把他踢到后方去为好。

这是完颜匡能为金国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金国西北线,虽说有两位丞相作为统帅,一个主军事,一个主后勤。但这两个统帅的地位,其实是有差别的,独吉思忠的官职是“平章政事”,完颜承裕的官职是“参知政事”。也就是说独吉思忠是主帅、完颜承裕是副帅。

现在帝国首相陷入了昏迷,主帅被调离,完颜承裕丝毫没有独统近四十万大军的豪情,反而因为当前恶劣的形势,心中郁闷不已。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石抹明安求见。

石抹明安是契丹人,其人不但麾下有一个契丹精锐猛安(千户),而且文武双全,数次奉皇帝的命令出使蒙古,和铁木真见面。在这近四十万、万大军中,也算是能和完颜承裕说的上话的人物了。

完颜承裕命石抹明安入帐说话。

石抹明安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蒙古人虽然夺了抚、温、桓三州的马匹,但这么多匹马是不可能长期养在城里吃粮食的。蒙古人肯定会把这些马赶回牧监去吃草,仅派少量兵力守卫。

现在,整好派精锐兵马突袭这三个牧监,既能杀死蒙古人的留守部队,鼓舞金军的士气。又能尽量杀死那些马,减少金军的损失。

完颜承裕拒绝了石抹明安的提议:蒙古人那么强大,连他的儿子都被人家以少击众打败了。谁知道蒙古人在牧监留了多少兵马?金国精锐去偷袭牧监,能打的过吗?此计太过冒险,还不如死守野狐岭防线来得稳妥。

石抹明安劝不动完颜承裕,只得怏怏而退。

可他出了帐门刚走了七八步,就见迎面来了一个人。

“参见汾阳郡公!”

石抹明安赶紧大礼参拜。

他对面这个人,正是大金的汾阳郡公郭宝玉。

郭宝玉是大唐名将郭子仪之后,也是在后世大名鼎鼎的郭侃的爷爷。据说,大侠郭靖的故事,就是以郭侃为原型。

不过,现在的郭宝玉年仅四十五岁,受封大金汾阳郡公。虽然手里也只有一个汉人精锐猛安,但论地位比石抹明安要高得多。

“原来是石抹将军,快快免礼。”

郭宝玉当然知道石抹明安是个人才,赶紧将其搀起,道“你来见完颜参政?”

“是啊。”

石抹明安也不隐瞒,将事情的经过介绍了一遍。

郭宝玉听完了,眉头微皱,道:“那可不好办了。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来向完颜参政献上此计的。”

“别去了,没用。完颜参政他……用兵太过持重。”

高情商是“太过持重”,低情商就是“太过胆小”了。

本来嘛,军事上的事情,哪有百分百安全的?

四十万大军,派出几千精锐算什么难事?输了,不过损失几千精锐而已。赢了,就能占天大的便宜。

为什么不干?

石抹明安已经看出来了,经过一连串的挫败,完颜承裕这位曾经率八千军追着五万宋军砍的名将,已经没了当初的意气。

“行,听你的,我就不去触参政的霉头了。”

郭宝玉拍了拍石抹明安的肩膀,就要离去。

“汾阳郡公!”

石抹明安又把郭宝玉叫住了,压低了声音,道:“不要怪下官交浅言深,您觉得,这野狐岭能守住吗?”

他是金国大将,又多次出使蒙古,对双方的实力都有清晰的认知。

“当然能守得住,我四十万大军在此,又有野狐岭地利。只要指挥得宜,将士用命,难道还挡不住不到十万的草原蛮子?”郭宝玉毫不犹豫地道。

石抹明安当然听出了郭宝玉的言外之意,只要“指挥得当、将士用命”就能守住。那金国能“指挥得当、将士用命”吗?刚才完颜承裕就拒绝了他的献计。

“多谢汾阳郡公教诲!”

石抹明安转身去了。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郭宝玉脑海中闪现出最近一首传遍河北的童谣:“摇摇罟罟,至河南,拜阏氏!”

阏氏,就是匈奴单于的嫡妻。

河南之人都拜阏氏了,说明了什么?金国被蒙古灭了呗。

这首童谣当然和蒙古人无关,即便赵朔手下也缺少人才,干不了这么精细的活。

事实上,现在金国的明眼人都看的出来,金国虽然现在人口是开国以来最多的时候,又击败了宋人几十万大军的开禧北伐,表面上是进入了极盛时期。但实际上,黄河三次决口,交钞成了废纸,民间贫富差距极大。

再加上为了对付蒙古人,金国朝廷征调了几十万签军,百姓卖儿卖女流离失所。

不知多少人在咬牙切齿地诅咒这个朝廷灭亡,金国实在是到了最为危险的时刻。

有势力的大豪,开始囤积兵马、粮草,以备将来的乱世。

不得志的文人蠢蠢欲动,想要在这乱世中分一杯羹。

这童谣,应该就是某些不得志文人所作。

“不是人心所向,这首童谣,怎么可能会迅速传遍河北?连燕京内都有人传唱。看来,无论是野狐岭的战局,还是金国的前景,都不大妙啊!”

郭宝玉暗暗想着,叹了口气。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