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 第64章 恭喜发财?我也很无奈啊

第(1/3)页

听到陈成兴说有解决办法,徐涛非常兴奋。

他就知道,有问题来找团长绝对没错,你看这不就解决了?

“早期外国人主要是通过德国人发明的高温韧化技术来处理,也就是咱们传统的闷火工艺,不过这个方法成品率比较低。”

“后来美国人进行了改进,发明了黑心韧化技术。”

陈成兴看着徐涛已经掏出小本子开始记录,便将黑心韧化工艺的流程告诉了徐涛。

“你先做一口铸铁箱子,把弹壳排列在里面,在底部和每层间填充耐火砖碎粒,弹壳内部也充填耐火砖碎粒。”

“这样可以以防弹壳在高温下变形,并且避免他们互相粘连。”

“装完箱后,铁箱上面盖生铁板,接口处用黏土密封,箱子底下还得铺一层废弹壳碎片。”

“这些措施可以防止脱皮现象。”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炉内温度要准确控制在950℃左右,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就能使弹壳变成可加工状态。”

“我知道的就只有这么多,具体的情况你多做几次试验就行。”陈成兴说道。

“不过这都是应急的办法,最好还是建造高炉生产灰口铁。”陈成兴补充道。

虽然韧化工艺可以便利的生产的铸铁炮弹,但是产量跟高炉是没法比的。

徐涛现在只顾着记录陈成兴刚才的说的黑心韧化技术,对于小高炉直接没当回事。

徐涛当然知道小高炉的好,但是凭现在的新二团,想要建造小高炉那是痴人说梦。

别说能不能建起来,即使费劲千辛万苦建好了,鬼子一颗炸弹就能给你报废了。

现在还是用土法生产才是正道。

“团长,现在还有个问题。”徐涛写完后抬起头说道。

“什么问题?”

“那就是温度怎么确定。”徐涛认真道。

他们没有任何测温设备,根本就没法确认温度。

“这个好办。”陈成兴说着从身上摸出一块大洋。

“白银的熔点是960度,靠这个就能确认温度,等工人们熟练后,便可以依靠火焰的颜色确认温度了。”陈成兴解释道。

“团长我先走了。”徐涛一把拿过大洋,起身就匆匆离开。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