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武状元 > 021 共商大计

大明武状元 021 共商大计

作者:穿山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3:06:0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郑森也是正经在南京城呆过的,师从江南大儒钱谦溢,自然也对南京城里的民情和官场有所了解,就那些官,成天只会引经据典的来几句批评时局的的废话,牛皮吹得震天响,指点起江山来不分三六九等,谁都说得是头头是道,但真让他们拿出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个个都不言语了,这些人聚在一起,有个很响亮的名字,东林党。

比如说,几个月前,一份从京城来的崇祯皇帝明旨让江南众师进京勤王,南京城里的众官是对着圣旨好一通如丧考妣的痛哭,这一哭,哭了三天,这才想起来,原来光哭不行,还得出兵,于是又过了十天,这怎么出兵还是没有下文,南京六部外加司礼监南京留守太监这才发现,原来出不出兵他们说了不算。

别说是南京六部衙门里这帮混吃等死的闲官,就是北京六部的一品文官大员,也没能力调兵了,此一时彼一时,大明朝乱成这般模样,天天打仗,武将的腰杆粗了一大圈,想让他们出兵,行,拿银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钱打什么仗。

南京户部那就一空壳衙门,银库里除了耗子屎就剩耗子了,曾经斥叱咤大明王朝的东林党大儒们一商量,都把目光投向了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因为就他手里有四千老弱病残。

其实史可法想北上勤王,可他太明白了,就这些兵,等走到北京城估计就剩他一人了,而且李自成带着百万大军在北边上窜下跳,去四千人,解得了京城之围吗?

史可法虽然是南京兵部尚书,名义上节制南直隶各镇总兵,可实际他谁也调不动,就说那凤阳总督马士英手下的四大总兵,哪个不是手握几万大军,史可法一连给四人去了好几回调令,可人哥四个像商量好的似的,就一句:军备不足,粮草未济,不敢轻动。

这明摆着就是要银子,可现在南京城除了不缺当官的,就缺银子,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有人脑门灵光一亮,说可仿两宋之先例,迎御驾南下,以南京帝王之气定可护佑大明江山。

说这话的人差点没让众官给打死,大家心知肚明,是,皇上是来了,人李自成也来了。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勤王之兵连影都没有,南京各官也只有聚在一起,摇头叹息,有的官员还跑去太祖孝陵前焚香烧纸,哭天抹泪,大有一头撞死在明太祖陵前的冲动。

在南京城求学的郑森眼见这些,自然愤慨,一连修书几封去往福建,想让父亲带兵北上,结果父亲不但没来,还把他痛骂一顿,说君国大事,不可胡闹。

郑森实在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胡闹了,接着他又去找驻守在离南京不远的镇江总兵郑鸿逵,此人为郑森的四叔,武进士出身,曾经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崇祯十年调任镇江总兵官,别看在南直隶的各镇总兵中,郑鸿逵的兵马最少,只有一万五千人,但这是大明朝最有战斗力的两支部队其中之一,也是大明立国到现在从来没有打过败战的部队,大明水师,另一支则是驻守山海关的关宁铁骑。

郑森想劝四叔沿运河北上,但郑鸿逵和福建的大哥郑芝龙早有默契,说不北上就不北上。

气愤至极的郑森一怒之下弃笔投军,世事无常,最后又在万般无奈之下流落到了这怀宁城。

所以郑森一听说王状元要去南京,顿时就泄了气,那帮子南京城里的大官们,只知道在温柔乡里花天酒地,遇事只会哭天抹泪,要死要活,去了除了给自己找麻烦什么事也解决不了。

郑森拱着手很肯切地说,“王将军,如果你死守怀宁,我必同你流尽最后一滴血,要弃城,我也无话可说,大不了再选一坚城,重整旗鼓,但你要去南京,你我就只能就此分道扬镳”

“哦,为何?”王岚平问。

郑森说,“恕在下不敬,在南京求学期间,我师从居住在南京城里的原礼部侍郎钱谦溢,所以对南京官场也略知耳闻,说句不恭的话,以东林党为首的这群官,只知风月,不知风云,开口闭口子曰诗云,动不动就捕风捉影,弹劾忠良,沽名钓誉,以视清高,将军想靠他们振兴大明,岂不是辱没了这天下第一武状元的名号”

王岚平听了是哈哈大笑,暗道:原来郑森的顾虑在此,这也难怪,你郑森家大业大,父亲是东南沿海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叔父是大明水师总兵官,连老师都是名满江南的大儒,就算在你出外求学期间,挥挥手就能拿出召集一千人的财力,我能跟你比吗?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