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寒门巨子 > 第一卷 江城子 第34章 架阁库

寒门巨子 第一卷 江城子 第34章 架阁库

作者:路人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3:05:5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即便心存疑虑,可官府征召李凌还是得去。

次日上午,李凌早早就来到了县衙报到。不过以他现在的身份自然是见不到四老爷当面的,只和几个同样而来的本县百姓在二堂签押房里见了个寻常书吏,听他做出相关安排。

“牛大力,李栓柱,你们几个要在年前把县衙里几处漏顶的屋子给修补好了,要是不能按时做成,小心吃板子!”

“陈贵、杨富,你们几个去江边码头帮着清淤,不得有半点马虎,记下了吗?”

随着他不断把差事传达下去,这些被征了徭役的男子全都露出了苦涩之相,但在这位县衙老爷面前却不敢有半点抱怨,只能是勉强点头应下。

经过昨日和古月子的一番谈话,李凌才明白这徭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其实华夏自古以来百姓身上就背负着两座大山,一为税赋,二为徭役。税赋是指给官府交钱交粮交物,而徭役则是为官府朝廷帮工出力,而且是无偿劳动,比如修建城墙,疏浚河道什么的。

本来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权贵才能免除徭役,但自唐朝施行租庸调制后,这一还算公平的法令也出现了改变,其中那个庸字就是指有钱人家可以出钱让别人来代替自家服役。本来这是一件有利于民的好政策,奈何架不住底下人的见机生事,于是就让地方官府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插手徭役安排,从而大发其财。你要是没把钱塞够了,哪怕再给钱,自身的徭役也是免不了的。

到了宋朝,为了提高读书人的地位,便又有了免除功名在身者的徭役的这一律令,而这一条也被如今的大越所继承了下来。可以说现在被官府抓了徭役之人,多半都是无财无势的底层百姓,自然只能听从那些官老爷们的随意安排了。

而这些官府安排的差事里,也有难易之分。你要是能给钱,还能为你安排些轻省的活计,可要是家中贫困,手头拮据,那安排给你的差事可就又重又难了。比如眼下被安排的两拨人,修缮屋顶和疏浚河道都是既累人又精细的活,而且工具什么的都得自己准备,一旦有个差错还得吃挂落,实在是大大的苦差了。

不过相比于最严重的一种却还算可以忍受,那就是押送物资去省城或是京城。如今可没有后世那么顺畅的交通条件,一旦摊上这样的差事,那出门在外的时间就不是十天半月,而是几月甚至半年了。而且路费什么的都得自己出,其中辛苦自不待言。

更可怕的是,官府给你的东西还可能在半路上坏了,又或是一开始那东西就有问题,到那时所有责任都由应役者自己担着,那是能把人逼死的勾当啊。

所以说,徭役便是这天底下最叫人谈虎色变的事情,也是许多穷人家希望自家孩子能考科举的一个强大动力。毕竟只要考上了秀才,那他一家的徭役就能就此废除了。

在场几人都被安排了繁重苛刻的差事,最后那书吏看了眼李凌,才哼了声道:“李凌,你从今日开始就去架阁库里整理相关文书,必须赶在年前把差事办成了,听清楚了吗?”

“是。”李凌忙上前一步躬身应道,却承受了来自左右十多人的羡慕嫉妒的目光,相比与他们的差事,他这差事可不要太轻省啊,不用风吹雨打,而且用不了十天就能把事情都给办好了。

别人以为这是李凌一早就打点贿赂了衙门里的人才弄到的如此差事,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事背后可藏着隐情呢,只是不好点破罢了。等到这边事情安排妥当,他便在一个差役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县衙东北角的架阁库。

这里的位置确实很偏僻,前边和右手边就是高高的围墙,而左手边一段路后又是平日没什么人进出的大堂,身处其中,都有种被所有人抛弃的孤寂感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