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四十一章 通网(1/3)

第(1/3)页

这种更大型的芯片规格不一,内部晶体管数量也有多有少。

除去一些通用型号的芯片之外,李青松还制造了堪称“超级电脑”的巨型芯片。

这种芯片巨大到一间房子都放不下,需要专门建造一座大厅来存放!

耗电量更是恐怖到需要专门拉一条极为粗大的电线供电的程度。

它的高度达到了三米,长度有十米左右,宽度达到了五米,内部总体积达到了150立方米!

但是别看它如此巨大,内部其实也是采取的同样的制造模式,仍旧是一个个电路板,一个个电阻电容,一条条飞线。

只不过数量就多到恐怖了。

这样一台超级电脑,内部光是电路板的数量,就有9万多个,晶体管、电容电阻的数量更是达到了8000万个。

8000万个晶体管,就这样被克隆体们一个一个手工焊接到了电路板上,然后通过上亿条飞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这台电脑还采取了冗余设计方案,一旦哪里出错,专门设计的冗余程序可以绕过它们,不影响整体使用。

这台史无前例的超级计算机,便被安装在了李青松此刻拥有的最大的一座工厂,一号钢铁厂那里。

除了这台超级电脑之外,还有多达20余万枚大大小小的芯片安装在了一号钢铁厂各个部位。

投料、筛选、熔炼、传送、化学品,等等等等。

最终,所有芯片的数据都会通过一条条网线传递到超级电脑这里,接受超级电脑的最终处理,然后通过一些仪表或者屏幕展现在克隆体们眼前。

真正的屏幕此刻李青松当然造不出来,不过原始的屏幕还是没问题的。

这种屏幕有一万像素,每个像素有两种状态,点亮或者熄灭。

于是制造它就很简单了,只要控制对应像素点的明暗即可。

这种屏幕仅能呈现一些黑白色的简单的文字或者数字,别的什么都呈现不了。不过没关系,够用了。

于是从此刻开始,经过了升级改造的一号钢铁厂的生产模式,便与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