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红楼之庶子风流 > 第二十二章 主祭 (求收藏,求推荐)

第(1/3)页

贾琮对大乾的格局,了解的并不透彻。

只知道在他出生那年,贞元帝刘谆,也就是现今的太上皇,忽然传位于三子刘尚,便是现在的崇康帝。

而他最疼爱的皇子,原本炙手可热的大将军王刘成,却黯然隐退。

也是在那一年,荣国公贾代善久病终逝。

至于隐退深宫近十年的太上皇,为何会忽然想起给荣国公贾源过百年冥寿,内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深意,以目前有限的所知,贾琮分析不出。

而且,这和他也没甚相干的关系。

但是,贾琮知道,他久候的东风,终于到了。

……

巳时末刻,未到午时,贾家进宫的大部人马,就匆匆折返回来了。

看时间,他们多半是没有在宫里领宴。

荣宁二府的近支子弟,全都齐齐排在宁国正门前恭候。

连贾宝玉都不例外……

只是贾宝玉此刻的脸色,着实不大好看。

显然,他也得知了些“内幕”消息。

眼见贾赦、贾政、贾珍、贾琏并贾蓉一行人面色肃穆隐隐焦急的在正门前下马,候在门前的一众贾家子弟也赶紧行礼。

贾琮落在人群最后,本来一身挺“显眼”的衣裳,却因为个子还小,并落在最后,一时间竟没人发觉。

贾珍等人急忙吩咐了两句,叮嘱贾家众子弟不要惹事后,又匆匆护持着贾母等人的八抬大轿入内操持。

过了午时二刻,宫里宫宴刚刚结束,长安西城贤德坊,公侯街贾家荣宁二府前,就开始出现了车水马龙。

来往送礼之人,个个皆来自当朝显贵家族。

且多是军中权贵将门。

和贾赦大寿那日不同,当时多是都中各大府第遣管家之流持名帖送礼。

而今日,却多是各府第世子之流,亲自登门。

若非今日除夕,各家也要祭祖,怕是连各家家主都要亲自登门。

不过,只各家嫡子世子之流,就已经足够令人侧目了。

如今大乾能劳动这等阵势的家族,的确还有。

毕竟,在开国功勋四王八公之后,太上皇在位时期,朝廷南征北战,又册立了诸多勋贵,这些人,通称为贞元功臣。

其中,荣国公贾代善曾是其中特殊的一员。

不过和贾家并诸多开国功臣不同的是,贞元功臣们或许吸取了开国功臣一脉的教训,多培养出一个好的承袭人。

所以至今,他们这一脉依旧多为勋贵爵位,掌控大乾兵权,颇有权势。

这些人家若是广发“英雄帖”,也能有这般大的动静。

但通常而言,有这样实力的家族,反而不会这样大张旗鼓。

他们只会敛起自己的羽翼,低调的做官做事,以免引起忌惮。

也只有贾家这般的家族,如今无人在军中领军,又有太上皇亲自开了金口,才敢这样大肆操办。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今日除却四王八公等开国功臣府第外,连诸多贞元功臣,如开国公府李家、郑国公府齐家、宣国公府赵家、成国公府蔡家、宋国公府刘家、及信国公府王家六大国公府,另有诸如中山侯、延安侯、吉安侯、江夏侯、淮安侯等侯伯府第,都派了族中子弟前来。

而连贾琮这种对大乾政局只知道一鳞半爪的人都听说过,开国功臣一脉,与贞元功臣一脉,不睦。

除了新旧更替间的天然矛盾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尽管贞元功臣皆被册立在贞元朝,可他们多是跟随曾经的大将军王刘成,建功立业,封公拜候的。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