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梦回大明春 > 057【妙手偶抄】

梦回大明春 057【妙手偶抄】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4:21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仲夏时节,王渊终于十四岁。

北衙寨外。

虽然一向不说刻薄话,但此刻仰望高楼,王阳明还是不禁讥讽:“叛军未除,竟还想着无边风月,清风明月怕也羞愧难当。”

沈复璁笑道:“临时改名字也来不及啊。”

沈师爷这话是真刻薄。

叛军还在东北方逍遥,宋氏和安氏又争起来。

由于王阳明在贵州城名声大噪,安贵荣翻修黔西古象祠的时候,就请王阳明去参加落成仪式,王大爷还当场作了一篇《象祠记》。接着,安氏又邀请王大爷,到水西各学堂讲学施教,一时间在贵州士林出尽了风头。

宋氏当然不愿落入下风,便拜托席书和沈师爷,邀请王阳明来北衙参加诗会,顺便在宋氏族学给子弟们讲课。

诗会举办场所,名曰“无边风月楼”,乃宋昂之弟宋昱所建。

王阳明老远望见“无边风月”几个大字,再联想到宋家的糟糕状况,实在是忍不住出言讥讽一二。

楼高四层。

王渊跟着大人们走进楼中,便看到墙壁上刻着几首诗,都是建楼时本地文人所作。

其中一首为:“百尺楼中几席前,风光月色渺无边。入帘剪剪春三月,到枕娟娟夜半天。送暖生凉飘短袂,流光弄影照华筵。登临尽有无穷趣,半在金樽半在笺。”

还有一首为:“风满帘笼月满楼,无边风月入怀幽。九天仙籁清听耳,万里蟾光豁望眸。琴韵乍来松影动,窗纱先透桂英稠。几回珍玩浑无穷,十二阑干独倚週。”

说实话,贵州文人虽然考科举不行,但写诗作赋还真似模似样。

特别是宋家的读书种子,宋公子属于异类,其他人都不愿科举,一辈子寄情于诗赋。

顶楼已坐满贵阳才子,提学副使席书居首座,宋氏族学校长宋炫陪坐。还有好久不见的宋公子,以及越家、詹家、彭家等大户文士,甚至卫所子弟都来了好几个。

“阳明先生请入座!”席书和宋炫同时起身迎接。

王阳明拱手回礼,挨着席书坐下,王渊和沈师爷也各自落座。

每人面前摆一几席,宾客席地而坐。侍女奉上美酒、茶茗、干果和糕点,外头阳光明媚,如果不去想叛军,还真有那么几分风雅韵致。

“诸位,”席书举杯说道,“虽是孟夏,但这贵阳风景,犹如中原之仲春。今日钝窝先生(宋炫称号)做宴,邀请郡中饱学之士,实在贵州文坛之一大盛事。在此,祝我大明国运昌隆,祝当今圣君龙体康健,也祝官军早日击破贼寇。请满饮此杯!阳明先生身体欠佳,可以茶代酒。”

众人举杯共饮。

一个彭家文士开口就拍宋炫马屁:“钝窝先生以诗才闻名贵阳,近日想必又添佳句。”

宋炫摇头苦笑:“贼寇攻城略地,哪还有心情作诗?倒是去年孟夏,吾携童子游涣矶,偶得绝句二首。”

涣矶便是甲秀楼的地基。

那是一块天然的河中矶石,到万历年间,贵州巡抚依托矶石垒筑高台,又在高台上建楼。矶石改名鳌头矶,取独占鳌头之意;高楼名为甲秀楼,取科甲挺秀之意。

这个年月,甲秀楼还没修建,但经常有人去涣矶游玩。

“愿拜读钝窝先生大作!”另一个文士连忙说。

宋炫属于贵阳才子们的头头,此处才子专指吟诗作赋,与科举文章毫无关系。他的诗才确实优秀,而且经常举办诗会,在座文士并非全因宋氏而拍马屁。

“那我就抛砖引玉,在大家面前班门弄斧了。”宋炫执笔写下绝句二首。

两首诗很快在席间传阅,不时响起叫好喝彩声。

传到王渊手里,他仔细一看,却是:“烟霞常作画图看,尽日矶头意结宽。钓罢归来天欲暮,笑呼稚子接渔竿。”

诗肯定是好诗,可叛军还在逍遥,此时读起来令人别扭。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