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我叔宋太宗 > 第二十五章 真金不怕火炼

我叔宋太宗 第二十五章 真金不怕火炼

作者:吴老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6:0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先把考生的姓名糊住,然后再审阅考卷?”

毕竟都是能够混到朝廷高官的人,虽说赵德昭提前几十年提出的这个反作弊办法石破天惊,是货真价实得再不能货真价实的前无来者,然而不管是赵光义和杨昭俭,还是赵普党派出身的王贻孙,仅仅只是各自大感意外,然后就纷纷双眼放光,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反作弊手段的高明之处。

这项制度也的确高明,虽然不敢说是彻底杜绝,却也在最大程度上防范了考官与考生联手作弊,从公元十世纪一直用到了二十一世纪都没有过时,用历经千年的时间,证明了这项制度的可靠性和公平性,是后世各种考试普遍采用的防作弊手段之一。

然而很可惜,虽说马上就明白了这个办法的高明之处,可是心怀鬼胎的赵光义转念一想后,却又马上发现了其中的危险所在,暗道:“不行,这次省试不能用这种办法,此前为了证明本王有伯乐之才,本王已经费了那么多功夫吹捧柴成务,如果这次省试采用糊名阅卷的手段,万一柴成务偶尔失手怎么办?”

不止是赵光义,肩负着捣乱使命的王贻孙也发现了情况不对,暗道:“不能糊名!糊了名字再看卷子,本官怎么在柴成务的卷子上做手脚?做不了手脚,柴成务如果真拿下了头名状元怎么办?还有,这一科参加省试的考生中,不仅二王爷的门生多,赵相公的门生也不在少数,把名字全糊住了,我还怎么帮赵相公铲除异己,提拔我们自己的人?”

史书上记载不多的王贻孙在心机和城府方面,自然远远不如历史上笑到最后的赵光义,发现赵德昭的提议对己方不利后,应该算是赵德昭准盟友的王贻孙连气都沉不住,竟然抢先说道:“大王,此举恐怕不妥吧?这从古至今,几时听过有糊住了考生名字再看卷子的规矩?大王这么决定,是否太别出心裁了?”

“之前是没有这個规矩,但是从这一科开始,这个规矩就应该正式定下来了。”赵德昭十分自信的回答,又说道:“结束了本科省试后,本王还将奏请父皇恩准,让将来的省试乃至州试全都采用糊名阅卷的办法,让我朝科举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赵光义依然还是没有开腔,只是向另一个考官王怙使了一个眼色,儿子有把柄在赵光义手里的王怙心领神会,硬着头皮开口说道:“大王,这么做太突然了吧?仓促之间,我们上那里调集这么多可靠的人手,给这么多的考卷糊名?还有,这事也没有经过官家恩准啊?”

“人手方面不用担心。”站在旁边的贺怀浦突然开口,大模大样的说道:“只要大王一声令下,我手下那帮兔崽子一起动手,快了半个时辰,最迟不超过一个时辰,保证把所有考卷的名字全部糊上。”

强笑着看了贺怀浦一眼,王怙又梗着脖子继续刁难道:“可是在此之前,我们并没有向官家禀报这件事啊?倘若官家觉得麻烦,甚至觉得多此一举,我们该如何交代?”

“如果王翰林担心父皇不许,那也没关系。”赵德昭不动声色的回答道:“我们先把考卷封存,等待明天禀奏了父皇,征得父皇恩准后再决定是否糊名阅卷。”

言罢,赵德昭还又微笑着补充了一句,说道:“还有,皇叔和各位前辈不要嫌麻烦,将来还有更麻烦的,向父皇奏报此事的同时,本王还将奏请父皇恩准,下一科要采取先糊住名字后,再誊抄答卷进行审卷的办法防范作弊,以免考官和考生内外勾结,在试卷上故意留下什么标志记号?”

“先糊住名字,再誊抄试卷,最后才阅看卷子?”

赵光义和王贻孙等人个个倒吸了一口凉气,也纷纷在心里暗暗佩服赵德昭,各自心道:“为人该有多损,才能想得出这种防作弊的手段啊?官家如果真的同意了这种办法,那以后这省试的考官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意思了,别说是捞油水了,就是想顺手提携一下自己的亲戚后辈也难如登天啊。”

公布了自己更加缺德的一记损招后,赵德昭又转向了自己的便宜二叔,假惺惺的求教道:“皇叔,不知道你怎么看?要不要先封存考卷,征求了父皇的意见再决定如何阅卷?”

赵德昭在这点上小看了自己的便宜二叔,很清楚不肖侄子的缺德办法其实非常公平,自己那位正在拼命抬高文臣地位的皇兄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所以赵光义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马上就说道:“不必了,糊名阅卷公平公正,对朝廷和考生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本王同意这么做。将来皇兄如果过问,不管有什么责任都由本王担着。”

见赵光义都已经带头支持赵德昭的决定,王贻孙和杨昭俭等人也没有胆量对抗赵家叔侄的难得联手,全都表态同意了赵德昭的这个反作弊手法,赵光义也这才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又想去皇兄面前出风头,做梦!”

顺利逼迫几个副主考同意了自己的主张后,赵德昭当然是马上请自己的亲舅舅贺怀浦帮忙,让他率领禁军士卒用白纸糊上考生名字,结果贺怀浦倒也没有吹牛,虽然这一科的考生足足有一千多人,然而在禁军士卒的共同努力下,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所有的考卷还是全部糊上了名字,重新放到了赵德昭和赵光义等人面前。

尽管在此之前赵匡胤并没有要求连夜审卷,事实上负责这次省试的赵德昭也没要求其他的副主考继续加班加点,然而在赵光义的亲口要求下,房间里还是马上点起了数十支蜡烛,将房间照得亮如白昼,接着赵光义和杨昭俭等人不顾监考疲惫,又毫不犹豫的开始了审阅考卷。

事情关系到自己的伯乐美名,为了不给缺德侄子故意捣乱的机会,赵光义当然是强行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一边大口喝着浓茶,一边仔细阅读手中考卷,努力寻找可能是柴成务写成的答卷,然而在无意中看到缺德侄子时,赵光义却鼻子差点没有气歪了……

数十支蜡烛的火焰照耀中,同为副主考的赵德昭不仅象赵光义坐在桌旁辛苦审稿,还大模大样的躺到了靠墙的床榻上,用宽大袖子蒙住了眼睛鼾声大睡,而在赵德昭的位置上,则是梁周翰一边打着呵欠,一边在随意翻看着答卷,半点都不象赵光义等人这么专心致志,努力用功。

见此情景,赵光义除了心中窝火以外,也悄悄的放下了一些心来,知道缺德侄子对于审卷如此漫不经心,很可能是并没有把这件事上过于放在心上,也不大可能故意和自己为难,强行推出一个考生和自己的得意门生柴成务唱对台戏。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坐在旁边的王怙突然咳嗽了一声,将一份答卷递到了赵光义的面前,神情疲倦的强笑道:“王爷,你看看这份考卷如何?下官不才,觉得这份考卷不管是试问和策问,还是命题诗词,在众多考卷中都算得上是出类拔萃,有资格位列三甲,就是不知道王爷的意下如何?”

说着,王怙还向赵光义使了一个眼色,赵光义心领神会,知道王怙肯定是发现了疑似为柴成务的考卷才故意如此,便也赶紧接过了那份考卷细看,结果仅仅只是看得一眼,赵光义就顿时心中暗喜,原来这张考卷之上的字迹,竟然和他的得意门生柴成务一样,都是标准工整得犹如雕刻而成的蝇头小楷。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