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94章 捷报误传 金陵喜罢复添愁

第(1/3)页

第94章 捷报误传 金陵喜罢复添愁

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上旬的南京,虽已入秋,但暑热未消,加之连日来淞沪前线战况胶着、伤亡惨重的消息不断传来,军政部大楼内弥漫着一股压抑沉闷的气息。侍从室送来的战报摞起来有半尺高,字里行间浸透着血与火,也灼烧着最高统帅的神经。

蒋介石刚刚结束一场与德国顾问的会议,商讨引进装备和调整战线之事,眉头紧锁,身心俱疲。他回到办公室,正准备批阅那似乎永无止境的电文,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却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罕见且压抑不住的振奋。

“委员长!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钱大钧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将一份墨迹尚新的电文双手呈上,“刚截获并破译的日军内部通讯,以及我们潜伏人员冒死送出的确认情报——日军上海派遣军第九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于数日前在其师团部所在地遭我军突袭,当场玉碎!其师团部亦遭重创,指挥系统陷入极大混乱!”

“什么?!”蒋介石猛地从椅子上站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把抓过电文,目光急速扫过。电文内容虽简略,但关键信息确凿无误:第九师团部遇袭,吉住良辅毙命,军旗(虽未明言丢失,但提及“荣耀受损”)及重要文件损失惨重,袭击者身份不明,但确信为中**队小股精锐所为。

“确……确认了吗?”蒋介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反复看了三遍电文,生怕是敌方释放的烟雾弹或是己方误判。

“确认了,委员长!”钱大钧语气肯定,“我们的内线也证实了此事。日军第九师团内部已暂由旅团长代理指挥,但其下多个联队、大队指挥部在这一时期亦遭到不同程度的袭击,指挥链路中断,基层部队一度陷入恐慌和混乱!此刻其正面攻势已显疲软,不再像前几日那般咄咄逼人!”

“好!好!好!”蒋介石连说三个“好”字,多日来的阴郁焦虑仿佛被一道强光劈开,脸上绽开难得的、真正畅快的笑容,“吉住良辅!好!打得好!这是淞沪开战以来,我军取得的最重大之斩首战果!足以震动倭寇朝野,大涨我军士气!”

他在办公室里快步踱了几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第九师团乃敌寇精锐常设师团,吉住良辅亦非无名之辈!此一战,不仅毙其大将,更打瘫其指挥中枢,其意义远超歼灭其数千步兵!罗卓英!一定是罗卓英的第十五集团军所为!他们正面抗击第九师团,压力最大,定是他们抽调了最精锐的敢死队,行此奇袭之功!”

在他的认知里,能在如此危急关头组织起如此精准致命敌后突击的,必然是与他嫡系中央军体系相关的部队。第十五集团军在此方向作战,罗卓英又是他颇为看重的将领,此等殊荣,自然归于其下。

“立刻!”蒋介石停下脚步,对钱大钧下令,“以我的名义,即刻向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官罗卓英发贺电!表彰其部此惊天奇功,为党国立下殊勋!着他速将详细战况、出击部队番号、指挥官姓名及有功人员名单火速上报军政部,我要通令嘉奖,并向国内外宣传,以鼓舞全**民抗战之决心!”

“是!委员长!”钱大钧领命,正要转身去办理。

“等等,”蒋介石又叫住他,补充道,“再电询罗卓英,日军指挥系统既遭此重创,其正面防线必然动摇,问他是否需要增援,能否趁此良机,组织有力反击,扩大战果,一举将失去的阵地夺回一些?”

“是!”钱大钧再次应诺,快步离去。

电报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前线。蒋介石心情大好,甚至觉得窗外南京城的天空都明亮了几分。他仿佛已经看到各大报纸头版头条刊登“我英勇**奇袭敌巢,毙敌寇中将师团长”的振奋消息,以及国际社会对此事的关注报道。

然而,这虚假的兴奋并未持续太久。

第十五集团军司令部,罗卓英拿着那份来自南京最高统帅部、措辞热烈褒奖、并要求详查战果的电报,脸上却毫无喜色,反而如同握着一块烧红的烙铁,尴尬、羞愧、甚至有一丝惶恐。

他比谁都清楚,这仗根本不是他打的!他的部队仍在苦苦支撑日军强大的炮火和一**步兵冲击,虽然第九师团正面攻势确实莫名减弱了许多,但他麾下任何一支部队,都绝无可能深入敌后去端掉一个日军师团部!他自己前一天晚上还为阵地频频告急而焦头烂额。

“这……这到底是谁干的?”罗卓英在指挥部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他猛然想起那天晚上那个不速之客——十八集团军独立旅旅长王林!那个眼神锐利、胆大包天、向他索要了一百支冲锋枪说是要去“袭扰日军指挥枢纽”的虎将!

“难道……竟然是他?!”一个惊人的念头划过脑海,让罗卓英自己都吓了一跳。以区区百人之众,深入虎穴,不仅成功袭击,竟可能直接击毙了日军中将师团长?这简直如同神话一般!但除此之外,再无合理解释。第九师团的混乱是实实在在的,而王林和他的特战队,自那晚离去后便再无音讯,仿佛消失了一般。

真相必须查明,否则便是欺君之罪!罗卓英立刻下令:“动用一切情报渠道,尤其是与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有联系的,给我彻查!昨夜至今,到底是谁在第九师团背后捅了刀子!要快!”

与此同时,日军第九师团因指挥中枢遭到毁灭性打击,又无法捕捉到那支神出鬼没的中国小分队,其前线部队在最初的混乱后,暂时转入了固守待援的姿态。新任代理指挥官匆忙接手,忙于恢复通讯、重整建制、上报噩耗,一时间无力组织大规模进攻。这使得泾阳河一线的压力大为减轻。

第十五集团军乃至整个左翼军的将领们,发现正面日军攻势锐减,甚至出现了收缩迹象。在蒋介石“伺机反攻”的严令和自身求胜心切的驱使下,未经充分准备和详细侦察,数支中央军部队在缺乏有效炮火掩护和协同的情况下,贸然向日军阵地发起了反击。

然而,他们低估了日军体系的韧性。第九师团的炮兵联队、配属的重炮部队以及海军舰炮支援体系并未因指挥部被端而瘫痪,其基层军官和军曹仍在顽强组织抵抗。更重要的是,日军的海空优势依旧压倒性存在。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