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74章 铁流西进 虎啸驰援高台

第(1/3)页

第74章 铁流西进 虎啸驰援高台

时间来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一月。靖远城内,经过近两个月休整补充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独立旅,早已褪去了血战后的疲惫,如同一柄经过精心淬火打磨的利剑,寒光内敛,却蕴藏着更为惊人的力量。

自去年十一月中旬攻克并驻守靖远以来,独立旅并未有片刻松懈。利用中央通过艰难渠道输送来的部分物资、关征麟部溃败时遗弃的大量装备弹药以及自身高效的后勤整合能力,旅长王林、政委王光道领导全旅进行了新一轮的整编和强化。

两个主力步兵团——陈阿海的一团和李云龙的二团,不仅兵员恢复满额,更是以老带新,融合了来自四方面军的老兵骨干(丁伟、孔杰部分),战术磨合日趋纯熟,士气高昂,求战心切。一团副团长周志明、丁伟,二团副团长黄木生、孔杰,皆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悍将,与主官配合默契。

刘根胜的炮兵营更是旅长的掌中宝。那24门在庆阳缴获、在靖远血战中磨损严重的德制75mm野战炮,经过紧急抢修和零件替换,已有18门恢复战力,黝黑的炮管重新闪烁着冷峻的光芒。更重要的是,从关征麟部仓库里起获的海量炮弹,让炮营兄弟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富裕仗”的底气,训练起来更是毫不吝啬,射击精度和协同效率再上台阶。

沙马尔格的骑兵营重新补充了战马,那些来自陇东和宁夏的骏马膘肥体壮,彝族战士们马术精湛,刀法凌厉,已成为独立旅最锋利的机动尖刀。

林火旺正式升任后勤保障团团长,他将原先的辎重、医疗、修械、工兵等单位整合得井井有条,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前送后送体系。整个独立旅上下,从步枪子弹到骡马草料,从伤员绷带到火炮零件,都储备充足,运转有序。

此刻的独立旅,兵力超八千,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士气如虹,正处在自成军以来的又一个巅峰状态。他们如同一头蛰伏的猛虎,镇守着西路军东线的门户——靖远,警惕地注视着四面八方的动静。

一月九日,一份来自中央军委的加急电报,打破了靖远相对平静的空气,带来了令人揪心的消息。

旅部内,王林、王光道、钟光邦等人围聚在电台旁,神色凝重。电文内容清晰而紧迫:西路军主力在倪家营子等地陷入苦战后,一部坚守高台县城。敌青海代主席、前敌总指挥马元海,纠集马彪、马朴、韩起禄、韩三成四个骑兵旅,以及炮兵、特务、手枪三个团,外加大量民团,总兵力超过两万余人,已将我西路军分割包围,并正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猛攻高台城!高台守军(以红五军主力为主)兵力单薄,弹药奇缺,形势万分危急!

中央命令:命第五军团独立旅,立即西渡黄河,火速驰援高台!不惜一切代价,突破敌军封锁,增援高台守军,缓解西路军正面压力!靖远城防务,即刻移交正在附近活动的西方野战军部队接替。

电报最后特别提及: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大局虽定,然西北诸马态度反复,蒋氏中央军暂处观望,南线威胁暂缓,尔部可全力西进,勿虑后方!

“高台!五军!”王林一拳砸在桌上,眼中迸发出焦急与决然的光芒。他知道高台对于西路军的象征意义和战略意义,更知道那里有红五军的老首长和众多战友!

“老林,情况危急,刻不容缓!”王光道语气沉重,“马元海这是倾巢而出,要一口吃掉高台啊!”

钟光邦迅速在地图上标出位置:“靖远至高台,直线距离超过六百里,中间多是戈壁荒滩,敌军封锁严密,沿途必有多重阻截。长途奔袭,困难极大。”

“困难再大,也要去!”王林斩钉截铁,“中央把任务交给我们,是因为我们离得最近,也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别忘了,我们当初在陇东整编时提出的‘骡马化’目标,就是为了应对今天这样的局面!”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从靖远划向高台:“全军骡马化,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步兵全部实现驮马或骑马机动,炮兵、辎重靠骡马和缴获的卡车牵引!我们要像一股铁流,一路横扫过去,直插高台!”

“命令!”王林猛地转身,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一、立即与西野部队取得联系,最快速度完成靖远城防交接!”

“二、全旅即刻进行战前动员和准备!后勤保障团,带足至少十天的干粮和弹药,特别是炮弹和机枪子弹!医疗队做好准备!”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