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155章 深根固本 擘画江淮新天地

第(1/3)页

第155章 深根固本 擘画江淮新天地

冬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鄂皖苏军区临时指挥部所在的院落里。院中一棵老槐树早已落尽了叶子,枝干虬劲地指向天空,仿佛也在这略显寒意的清晨中静静聆听着什么。

指挥部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皖南冬季特有的湿冷。王林、王光道、钟光邦三人围坐在一张八仙桌旁,桌上铺着一张手绘的鄂皖苏边区略图,旁边散落着几本写满字迹的笔记本和一杯杯早已凉透的茶水。

连续数日的会议和部署让三人脸上都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格外明亮,那是看到清晰未来、并正着手将其变为现实时所特有的光芒。

“政委,参谋长,”王林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将长江南北、大别山东麓至芜湖以西的广阔区域都囊括其中,“咱们这鄂皖苏军区,架子是搭起来了,四大军分区的主官也各就各位,部队初步安顿。但这就像刚打下了一座空城,城墙是咱们的,可城里的人心、粮草、防务,都还是千头万绪。光靠军队,站不稳,更打不长久。”

王光道推了推眼镜,接口道:“师长说得对。我们现在控制的区域,村镇众多,人口稠密,物产也算丰富,这是好事,也是极大的挑战。群众对我们既抱有期望,也心存疑虑。日伪势力虽一时被逐,但其影响犹在,地主乡绅观望,土匪溃兵滋扰。若不能迅速建立起有效的治理,改善民生,巩固根基,等日军重兵回过头来,我们很可能陷入被动。”

钟光邦指着地图上的几条主要河流和交通线:“军事上,我们目前采取守势,以练兵和巩固为主,是正确的。但各军分区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情报网络刚刚搭建,效率不高。后勤补给虽然有了合肥的底子,但坐吃山空,必须尽快实现自给自足,至少部分自给。否则,大军每日人吃马嚼,消耗惊人。”

王林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将桌上那份他自己反复斟酌、写满了密密麻麻字迹的《鄂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初步设想》文稿推到中间。

“所以,我们不能停,更不能满足于现状。接下来这几个月,乃至明年一年,将是我们能否在华中真正扎下根的关键期。”他的语气沉稳而坚定,“我初步想了想,咱们这根据地的建设,必须三条腿走路,齐头并进:政治、军事、民生,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软。”

王光道和钟光邦立刻凝神,目光聚焦在那份文稿上。

“先说政治,”王林的手指敲了敲桌子,“这是根基。咱们不是流寇,是**的队伍,要建立的是抗日民主政权。我的想法是,立刻推行‘三三制’。”

他详细解释道:“在所有咱们控制的乡村,最迟明年开春,普遍选举产生乡、村两级抗日民主政府。**员、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用投豆子、举手表决这些老百姓能看懂的方式选。这样做,不仅是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更要让政权从根本上具备广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我们不是一党专断,而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执政。让老百姓自己选出信得过的人来管事,他们才会觉得这政府是自己的,才会真心拥护。这样的政权,在法理上源于人民的授权,在实践中得到各阶层的认可,才能立得稳、叫得响,即便重庆和南京方面,也难以在道义上指责我们搞‘割据’。”

“中层,要尽快成立各县的抗日民主政府,统一政令。县长人选,咱们党委推荐,也要通过县参议会表决,要兼顾能力和影响力,有些开明士绅、有名望的读书人,只要抗日,都可以团结。”

“高层,”王林的目光扫过两位战友,“等条件成熟些,明年下半年,咱们要召开‘鄂皖苏边区临时参议会’,把辖区内那些有名望、有影响力的士绅、学者、商人,还有工农代表,都请来。共同选举产生‘鄂皖苏边区行政公署’,颁布咱们的《施政纲领》。要从法理和程序上,让咱们的政权立得住,走得远!”

王光道听得连连点头,补充道:“政权建设必须和党组织建设同步。要立刻在南陵开办‘党员干部短期训练班’,批量培养基层党务工作者,派到各个村子去,发展党员,建立支部。目标是‘双百’:百日之内,在百个关键村建立党支部!党的神经末梢必须渗透到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

钟光邦则从军事角度提出:“政权稳固,情报和后勤才能有保障。群众组织起来,民兵体系建立起来,咱们的防御纵深就大大加强了。否则,光靠主力部队,防不胜防。”

“没错。”王林接过话头,“这就是第二条腿——军事。目前咱们主力四个旅,加上直属部队,近四万人。不能散着用,要攥成拳头,更要练成精兵。”

他指向地图:“我的意见是,两位主力旅调整部署。一旅放在南陵西北,面向长江和芜湖,负责警戒日军主力,保卫总部,同时作为战略预备队。二旅放在南陵东南,面向宣城、宁国,警戒杭州方向,并向铜陵军分区靠拢,协助其巩固。他们的核心任务,暂时从进攻转为防御和建设:高强度军事训练、协助地方剿匪、只派出小股部队对敌进行骚扰性破袭。”

“同时,要大力加强地方武装建设。从主力旅和军分区主力抽调连长、营长级别的骨干,搭配老兵,与各军分区原有的游击队合编,形成每个分区至少一至两个有战斗力的‘基干团’。县里编县大队,区里编区中队,负责本地的警卫和清剿。最重要的,”王林加重语气,“是普遍建立不脱产的村民兵自卫队!发给他们土枪、大刀、长矛,负责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要把根据地变成一张巨大的网,让日伪特务寸步难行,让咱们‘全民监视、处处耳目’!”

“训练必须抓牢!”王林斩钉截铁,“开展‘大练兵’运动!技能上,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搞竞赛!战术上,重点练游击、伏击、夜战、村落战!政治上,反复讲‘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保证部队的魂不变!参谋部要立刻制定详细的训练大纲和考核标准。”

钟光邦迅速记录着:“明白。防御工事也要同步搞,在南陵周边和各军分区交界的险要地点,修筑隐蔽的火力点、瞭望哨、简易碉堡,形成梯次防御体系。”

“除此之外,”王林继续说道,语气更加深沉,“我们还需要一个清晰的总体战略思路。我考虑的是:‘渗透式扩张 游击枢纽网络’。”

他进一步阐释道:“我们不寻求占领大城市,而是控制农村、水路、山区交通节点,建立‘游击走廊’。以连、排为单位分散活动,避免集结大部队引起日军注意。充分利用水网、山地地形,建立秘密交通站、情报点、物资中转站。与地方党组织、游击队、抗日民团合作,扩大群众基础。”

“具体到各区域的军事部署,”王林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几个关键方向,“巢湖方向,由芜湖军分区李云龙部负责,任务是渗透巢湖北岸,控制水陆交通线。行动包括派出便衣侦察队潜入合肥周边建立情报网,控制巢湖沿岸渔村、码头,建立水上运输线,袭击日军运输船、小型据点,缴获物资,逐步扩大影响。”

“安庆方向,由铜陵军分区周志明部负责,向西南延伸,控制安庆以东长江南岸地区。沿江设立隐蔽观察哨,监视日军江上动向;派出小部队潜入安庆周边山区,建立游击据点;与皖西游击队取得联系,形成夹击之势。”

“滁县-全椒方向,由江北军分区黄木生部负责,巩固现有江北四县——来安、天长、盱眙、高邮,并向西延伸至滁县、全椒。加强津浦铁路沿线的破袭行动,切断日军后勤;派出武工队潜入滁县、全椒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民兵组织;与当地开明士绅、帮会势力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大别山军分区,丁伟部作为战略后方与策应力量,巩固山区根据地,向西威胁武汉、向东策应皖中。派出小股部队向东渗透至六安、舒城一带,与皖南主力呼应;建立秘密交通线,输送干部、物资、情报到江北与皖南。”

“还要统一情报与通信体系,”王林看向王光道,“由军区敌后情报处统一协调各分区情报工作。使用电台、交通员、信鸽等多种方式保持联络,建立‘情报共享—快速反应’机制,应对日军扫荡。”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