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买办 > 外滩风云 第24章 洋泾遇袭,铁良出击

回到清朝做买办 外滩风云 第24章 洋泾遇袭,铁良出击

作者:司马拆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6:0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怡和洋行的会议室里,红木长桌擦得锃亮,鎏金烛台的火苗“噼啪”跳动,映得杯中的正山小种泛着琥珀色的光。

威廉・渣甸与詹姆士・马地尘相对而坐,指尖捏着精致的骨瓷杯,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洋人偏爱红茶的浓郁,马地尘抿了一口,茶水的淳厚在舌尖散开,他放下杯子,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渣甸,我猜颠地这会儿,准在对着手下发火。”

渣甸没笑,脸色沉得像黄浦江上的乌云,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最近颠地洋行太嚣张了。得敲打敲打,不然他们要坏了咱们的商业秩序。”

他说这话时,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作为东印度公司扶持的远东第一财团掌舵人,怡和洋行正是满清鸦片贸易的始作俑者。

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他亲自去伦敦游说议会,最终促成大英帝国出兵,打响第一次鸦片战争,酿成庚子之败。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这场战争的“发起人”,正因为如此,渣甸眼里从不容许有人撼动怡和的地位。

马地尘把玩着杯耳,笑意更浓:“我估摸着,颠地这会儿该找生丝货源了。要么去别处挖,要么出高价,逼那些丝商跟咱们违约。”

他说得笃定——他们早布好了局,算准了颠地的所有后手。

论资金,没哪家洋行比怡和雄厚;论人脉,他们还联合了旗昌等几家洋行,就是要把颠地逼到绝路。

“等他发现所有路都走不通,就会彻底绝望。”渣甸端起茶杯,热气模糊了他的眼神,“到时候,咱们的机会就来了。”

“渣甸先生。”一名穿着西装的高级管事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躬身汇报,“颠地洋行那个华人小子,查清楚了。就是租界里的普通孩子,现在是孤儿,除了领事大人特许他留在租界,没什么特别。”

“没特别?”渣甸皱起眉,放下茶杯,声音冷了几分,“那水泥促凝剂是谁做的?这东西能提高水泥性能,搞不好要变了未来的建筑模式。”

管事赶紧补充:“没确切证据,但颠地洋行有人透话,说这孩子跟着传教士学过几年时间。”

“传教士?”马地尘突然笑出声,打断了管事的话,语气里满是轻蔑,“渣甸先生,不过是个华人孩子。说不定是偷来的配方,有什么稀奇?这些华人只懂啃书本,哪会研究化学?”

渣甸沉默了片刻,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

茶水的温度顺着喉咙往下滑,他点了点头,觉得自己确实太过在意:“也是。一个华人孩子而已,翻不起什么浪。”

他们不知道,这个被他们轻视的“华人孩子”,很快会用实际行动,打碎他们的傲慢。

黄浦江上的渡船摇摇晃晃,像一片被风吹得打转的树叶。

陈林坐在船头,脊背挺得笔直,像老僧入定般盯着江岸。

江风带着水汽吹过来,掀起他的衣角,远处的芦苇荡在暮色里晃成一片灰黄。

左前方的江岸呈鱼嘴状,光秃秃的田埂上散落着几座茅草屋,坟头的纸钱在风里飘得老远——那是陆家嘴。

明代大学士陆深曾在这里辟过祖茔,可如今只剩农田和荒坟,连个人影都少见。

陈林望着那片荒滩,心里盘算着:颠地的水泥厂和促凝剂厂建起来后,租界的地就不够用了。

他要建自己的工业帝国,得找个合适的地方。只是陆家嘴三面环水,江上的威胁难防,显然不是最佳选择。

渡船靠岸时,夕阳已经沉到了屋顶后面,天色渐渐暗下来。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