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1章 琉璃镜?老朱傻眼了!

第(1/3)页

天色渐明,柔和的晨曦缓缓洒落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给这座古老的宫殿蒙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

很快,午门上的钟声轰然响起,那声音雄浑而悠长,在寂静的清晨中传得很远。

群臣原本还在低声交谈,听到钟声,当即噤声,神色变得庄重起来。

他们按照官职大小依次排队,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顺着城门鱼贯而入,脚步声整齐而有序 ,彰显着朝堂的威严与秩序。

“把布掀开,快!”

看到这一幕,朱高炽立即吩咐道,两个小黄门一听,连忙小步上前,双手抓住架子上面的红布,用力一掀,动作干脆利落。

瞬间,两面琉璃镜显露出来,它们一左一右摆放着,在晨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夺目的光芒。

左边的镜子旁边,立着一块做工精细的木板,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右边的镜子旁边,同样有一块木板,上面的字迹笔锋刚劲:“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

“啧啧,这广告效果绝对杠杠的,逼格满满啊!”

朱高炽看了看左右两面镜子,再看看两边的字,脸上满是骄傲之色。

朱雄英也再次竖起大拇指,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群臣越来越近,立刻就拉着朱高炽跑了。

奉天殿外面的广场上,晨光已经完全照亮了这片开阔的区域。群臣正在整队,按照品秩高低,分文武大臣排好了队。

文官们身着整齐的官服,头戴乌纱帽,神情肃穆;武官们则身披铠甲,身姿挺拔。他们静静地等待着早朝的开始,广场上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衣袂飘动声。

很快,鸿胪寺的官员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出来,清了清嗓子,高声“唱”班,声音洪亮,在广场上回荡:“群臣入奉天殿上早朝!”

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他们沿着奉天殿门前的阶梯往上走,脚步沉稳而有力。

文官这边为首的,乃是六部尚书。吏部尚书李信,面容严肃,眼神中透着精明,他率先踏上台阶;户部尚书范敏,身形微微发福,神色平和;礼部尚书刘仲质,举止儒雅,带着文人的气质;兵部尚书唐铎,身姿矫健,目光锐利;刑部尚书开济,面色冷峻,不怒自威;工部尚书赵俊,神情专注,若有所思。

自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皇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权分六部,六部职权大大提升,六部尚书也因此成为朝堂大员,他们在朝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武官这边则是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为首。李文忠气宇轩昂,英武俊朗,举手投足间尽显儒将风范;冯胜身材魁梧,满脸的英气,透着久经沙场的豪迈。

和往常一样,大家走这条路也是走了无数次,几乎闭着眼睛都能够走路,很快就走到了奉天殿的门口。

“这……这是何物?”

吏部尚书李信刚走到奉天殿门口,一眼看到眼前的这面大镜子,整个人都忍不住微微一愣,脚步顿住,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倒不是在奉天殿的门口多了这个东西觉得很突兀,而是眼前这面大镜子,它竟然非常的清晰,将李信所有的一切都照了出来。

大红色的袍子,上面绣着飞禽走兽,头上的乌纱帽下面,是一张苍老的面孔,鬓发已经苍白,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刺眼,甚至于连胡须也都已经斑白,每一根都清晰可见。

他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看清楚自己,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相当老了,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过往的回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