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84章 刘备军难道是长翅膀飞过来的?(求订阅!)

第(1/3)页

“……呼,终于到了。”

徐盛长舒一口气,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渡海不比渡水,海上更加颠簸。

一群大老爷们儿挤在一条船上,一待就是十来天,环境更是脏乱差。

徐盛宁肯在马上杀敌,也不愿再出一次海了。

倒是太史慈年轻时曾任州郡的奏曹史,出海走水路是家常便饭。

“今袁谭主力俱屯于琅琊诸县,与主公大军对峙。”

“其在乐安的兵力反倒空虚,疏于防备。”

“我等可先于寿光县登陆,一路南袭,攻取乐安,以断袁谭归路。”

“待其粮道被我阻道,则前线纵有百万袁军,亦将不战自溃,不足为虑也!”

太史慈所率领的,乃是徐州最精锐的丹阳部曲。

李翊将这支部曲交给他,意思就很明显了,此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太史慈这一路上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每时每刻皆不敢松散懈怠。

众部将下船,着陆。

徐盛在陆上深吸一口气,慨叹道:

“还是陆上好,平日也没少走水路,今日海上绕袭,方知出海不易。”

太史慈牵唇一笑:

“军师擅用奇计,今日这条海上绕袭,瞒天过海之计,不可不谓天马行空。”

“日后我等怕是少不了要走海路,文向最好趁早习惯。”

徐盛闻言,反倒笑了:

“适才戏言耳。”

“徐某平生快意无经纬,何惧东海几风浪?”

“倒是军师他,倒也真敢用计,海上风险甚大。”

“若是我等耽误时日,怕不是要延误军机,误了主公大事。”

太史慈提起李翊时,眼眸中尽是崇拜。

“军师之筹划韬略,非我等所能料也。”

“主公也常言军师长于谋略,才识超群,古今罕有。”

“我等能与此般奇人共事,当真是邀天之幸。”

太史慈感慨唏嘘,沉浸其中。

徐盛自嘲似的笑道:

“子义之言,亦吾心中所想。”

“既如此,我等当更应以公事为重,勿负军师重托。”

太史慈颔首,心中豪气顿生,抬手向南指道:

“今可速去攻打乐安,截断袁谭归路。”

一声令下,两千丹阳兵斗志昂扬,直奔乐安呼啸杀去。

……

琅琊,北部诸县。

袁军大营。

大帐内,酒香弥漫。

“父亲常言,刘玄德雄姿杰出,有王霸之器。”

“今失徐北,却缩首如龟,退居城内,不敢与我军交战。”

“看来是传言有误,他刘备不过庸人之姿耳。”

袁谭端起一盏酒,一饮而尽,眸中满是轻蔑之色。

本来在出征徐州前,他心中还有几分顾虑。

可没想到战事如此顺利,一举便拿下琅琊以北的县城。

而刘备赶到之后,竟不赶紧领兵收复,反而据城自守。

真鼠辈也!

长久下去,刘备在琅琊必失人心。

袁谭脸上已经微醺,他承认自己之前是高估刘备了。

郭图在旁侧为袁谭斟满酒盏,小心翼翼地说道:

“刘备此人宽仁有度,善于笼络人心,能得人死力。”

“我军尚未与刘备正面交战过,都督还是小心为上才好。”

不错!

张郃难得与郭图意见达成一致。

“这刘备不过北地一武夫,靠织席贩履为生,今竟坐得徐州牧的位置,必有过人之处。”

“近日听闻其新得一军师,名曰李翊,此人足智多谋,善于用兵。”

“我军南下,军马疲敝,徐州兵以逸待劳,对上我军本不该落入下风。”

“如今却选择了固守,只恐别有图谋。”

“末将以为,刘备李翊这君臣二人,未可轻视也。”

袁谭嘴角微微翘起,目光满是轻蔑之色。

“李翊之名,我也听说过一二。”

“据我所知,彼不过一黄口小儿,又有何惧哉?”

“倒是儁乂你,身为我军中宿将,尚未接战便如此惧怕一少年人,诚为三军耻笑耳!”

袁谭天性骄纵傲慢,无情地嘲讽张郃。

其实,方才张郃与郭图都在劝谏袁谭大意不得。

可袁谭偏偏盯着张郃一个人骂。

一方面,是因为郭图这人确实善于谄媚,话说得委婉。

而张郃表述太直,在袁谭听来有长敌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之意。

另一方面,则是立场问题。

张郃是韩馥旧将,投靠袁绍后,直属于袁绍本人。

在袁家立嗣之争中,并未着急站队。

不像郭图,他虽为袁氏效力。

但他本人其实是颍川士人。

去往河北,完全是为了避难的。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