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14章 新政引发的争议与惊喜

第(1/3)页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此三种作物若是属实,实在是我大唐之祥瑞啊!”

房玄龄微微拱手,他那身庄重的朝服随着动作轻轻摆动。

他的声音在静谧的朝堂中响起,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期待。

朝堂上的气氛因他这一句话微微波动,周围的大臣们也纷纷点头,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嗡嗡作响,

李承乾端坐在龙椅之上,双眸深邃如渊,令大臣们难以捉摸。

他看了房玄龄一眼,眼神平静而威严。

“房相,天底下哪来的祥瑞,无非事在人为。”

李承乾的声音低沉有力,在朝堂的每一个角落回响。

李承乾话语让大臣们面面相觑,不少人低头沉思,揣摩着陛下的深意。

陛下这是何意?

难道不看重这祥瑞之事?

看来这位陛下只喜欢实际的,不喜欢一些虚无缥缈之说。

“齐先生,探查全国地区煤矿,建立矿场,招募百姓挖矿,待遇因地制宜。”

李承乾微微侧身,目光射向齐先生。齐先生感受到李承乾的目光,赶忙出列,微微拱手道。

“是,陛下!”

他的声音沉稳,神色庄重。

房玄龄刚刚夸赞完李承乾,听到这句话,他先是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惊愕。

煤矿之事,先帝时就因多有祸事而封禁,陛下如今为何要重启?

而且还要大规模开展,这其中风险太大了,陛下的大胆与先帝的谨慎相比,真不知是福是祸。

随后他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像是一道道沟壑,将他的忧虑刻在脸上。

他那聪慧的头脑此刻如陷入泥沼,怎么也想不明白陛下此举的意图。

若是老杜还在就好了!房玄龄心中微微叹息。

“陛下!老臣有疑惑!”

房玄龄终于忍不住,向前迈出一步,他的官靴在光洁的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困惑与担忧,目光紧紧地盯着李承乾。

他知道自己作为臣子的责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可能对国家不利的决策实施,即便可能会冒犯龙颜。

“房相请说吧。”

李承乾的语气温和的回应道。

“陛下!”

“陛下可知煤炭燃烧有毒之说?”

房玄龄缓缓抬起头,神色凝重地说道。他的目光扫过朝堂上的大臣们,声音沉稳而缓慢,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历朝历代,每至寒冬,因使用煤炭取暖而丧失性命的百姓数不胜数。”

“光是我朝,在贞观三年、五年,长安就发生了两起因煤炭引发的特大命案,一起造成了八十三人殒命,一起更是导致一百一十二人丧生。”

“那时,城中哀嚎遍野,家家披麻戴孝,其景惨不忍睹。”

“先帝痛心疾首,特此下令,长安城内自此禁煤。”

“可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穷苦百姓,难耐酷寒,屡屡偷用煤炭,以致全家丧命,此等惨事屡禁不止。”

“敢问陛下,在全国各地勘探煤矿,还要鼓舞百姓挖煤,发放薪酬,此项举措不光耗费海量人力物力,所得也不过是些煤炭,这对我大唐有何益处?”

“老臣实在不解,还望陛下解惑。”

房玄龄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叹息。

他的声音在朝堂中回荡,大臣们都陷入了沉思,有的面露不忍,心中想着百姓之苦,实乃不忍再添祸事。

有的则眉头紧锁,不知陛下有何良策应对煤炭之毒。

李承乾缓缓站起身来,一甩衣袖。

他向前走了两步,目光看着房玄龄。

“房相,你是想说朕劳民伤财吗?”

“朕既下达此令,自是有应对之法。”

“还请房相放心。”

“朕岂会不知煤炭有毒?”

“朕已命专人研究解决之法,定能让煤炭安全使用,为百姓驱寒。”

“朕所谋者,是为大唐之长远。”

听到李承乾的话。

大臣仍心存疑虑,在信任与怀疑之间摇摆。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房玄龄一愣,拱手开口道。

“老臣明白了。”

不管李承乾说的是不是真的,只要那三种粮食在,就足够青史留名了。

但自己不理解,就要问清楚,这可是关于百姓的民生大事,他房玄龄身为一朝宰执,岂能糊里糊涂办事?

李承乾看了房玄龄一眼,微微摆手。

“房相无碍,朕知你们好奇,但朕在咸阳,同时也有许多机密之事,如同红薯,玉米,土豆一般,还不好暴露出来。”

李承乾的目光似有深意。

房玄龄也是若有所思。

“谢陛下!”

房玄龄退回自己的位置。

“正好下一件事是需要房相你来安排的。”

李承乾重新坐回龙椅,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房玄龄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

“朕要丈量全国土地,统计全国人口。”

李承乾的声音再次在朝堂上响起,如同敲响了一记震撼人心的重鼓。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