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唐枭贼 > 第六十六章 不许跪

大唐枭贼 第六十六章 不许跪

作者:曲墨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5:33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早发白帝城》,乃是诗仙李太白写自蜀中白帝城顺流而下,越过三峡直抵江陵的情景。

然而从江陵起锚,顺流而下至蕲州水面,也慢不到哪里去。西北风将船帆张满,船行似箭,先向东南行至岳州洞庭湖口,顺风顺水,异常迅捷。

洞庭湖碧波万顷,无边无际,初春时节,水面上薄雾缭绕,恍若云中仙境,仿佛只要调头进入此地,便能脱离浮世,由此升入白云之上的天阙之中。

若非不得不去蕲黄一带救援柳彦璋副盟主,草军多半不会冒险继续东下,而将乘船穿过洞庭,分散进入湖南的湘资沅澧诸水,而后要么进入江西,要么进入岭南。

但眼前明知有陷阱,亦不得不跳。

继续东行,长江水道折向东北,便需调整船帆方向,但因仍是顺流,速度亦相当之快。一路好风吹拂,仿佛上苍也急于见证两军决战的壮阔场面。

抵达江夏(注:在唐代又名鄂州,即今天的武汉)之后,江水再折东南,又是顺水顺风。

一如尚让所料,颍州葬刺史围困柳彦璋的兵力并不多,不超过万人。

柳彦璋部是被翻越大别山的淮西骡军一路往东驱赶到蕲州黄梅县一带的。

黄梅县位于大别山尾南缘,南濒长江,地形逼仄。

发现王仙芝主力抵达,葬刺史马上放弃了围困,上山扎营,又当道挖堑筑垒,依托雷池与若干水汊,死死封住草军在陆上的前路。

上山扎营这个思路,颇为类似三国时代街亭之战的马谡,但最大的区别在于,正月的大别山余脉上满是积雪,官军压根不可能被切断水源。

封锁并非没有漏洞,但要从中穿过,就必须冒被以骁健著称的淮西骡军从山上居高临下冲击的风险。

而江面上则被一重重的铁索和铁锥封锁,拦住了草军顺流去往江东,或者渡江进入江西的去路。

大别山与长江之间,位于淮南地区的逼仄地带,向来是大军的坟场。三国时的曹魏大将曹休,也是在此被东吴名将陆逊打得大败,不久惭恚病逝。

但真正来到此间,才意识到这是一片怎样的绝地。

大别山向东延伸至此,已经南北厚达数百里,望不到边际的无垠山峦横亘在北方,还在平原上延伸出一座座起伏的山丘。

雷池之水在东面如汪洋般浩渺无际,如同长江一般冬日也不封冻,万顷烟涛在草军将士们眼中,却宛如数不清的索魂水鬼。

滔滔长江江面上,则是密密如罗网般的铁索,依托浅水带与江上沙洲而设,其中还有官军的战船来回巡弋。

沙洲边缘,还有密密麻麻如群星的水寨船坞。

王仙芝令人放下木筏,硕大的火炬烟炎张天,顺水漂流而下。

官军迅速出动了大批单层甲板的小船,这些小船在草军缴获的大舰的眼中,就像高大的楼台俯视低矮的草屋,完全不对等。

小船却能在铁索之间灵活地穿梭,船上的水军士卒使用钩拒钩住木筏,将木筏俘获,又可以拒住火炬,令其无法靠近铁索。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