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九十四章 不是,皇帝这么猛的吗?官绅一体纳粮都敢碰?

第(1/3)页

“上位,我大明地方税务问题很大。

这次出现这样大的问题,除了我大明立国时间太短,有着诸多大事要做,无暇他顾。

以及官场之上,元朝留下的坏习气太重,诸多官员故意因循旧例,欺上瞒下,贪赃枉法之外,还有其余方面的缘故。”

努力让自己心绪平静下来的刘伯温,望着皇帝又一次开了口,谈及正事。

朱元璋也同样收敛了心思,点点头,示意刘伯温继续。

态度显得很郑重,给予刘伯温足够的尊重。

刘伯温留意到了上位的这些细微的变化,心里很是受用。

“臣觉得,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税收转运制度不太合理。

各地税征收上来之后,先让各个地方,把这些税,分给地方的各个衙门,以及其余各处需要用到钱粮的地方。

而后再把剩余的运往京师。

这办法好是好,在很多事情上,都显得方便省事。

钱粮这些,不用运来运去的,也能省下很多民力。

但同样,弊端也一样不少。

比如,这种坐收坐支的办法,容易导致各个地方账目混乱。

再加上别有用心之人,在暗地里故意捣乱,很容易让他们钻空子。

趁机侵蚀大量钱粮。

钱粮如何使用,各地官府也很有话语权。

如此一来,应对突发事情时,倒是比较好,但应迅速。

可也让地方官府手中的权力过大。

除了容易滋生贪腐外,也容易不听朝廷的话……”

刘伯温斟酌着言辞,说着这件他早就有所考虑,想要给皇帝说,却又一直没有说的事。

之所以一直没有说,是因为坐收坐支,这一套税收转运制度,是皇帝非常认可的的做法。

觉得这样方便省事。

上位从最底层一步步的走上来,是绝对的强者。

一路行来,可谓是披荆斩棘。

这样的雄才大略之人,往往信念坚定,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但这样的性格,也同样会有一些,不太好的影响。

比如,一旦认准的事情,很难更改,容易刚愎自用。

刘伯温知道,他把这些说与上位,上位也不会听。

再加上上位本身,对待自己的态度,就显得复杂,自己处境不好。

要是在这等情况下,把这些说与上位听,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自己处境更加艰难。

这等事情说与皇帝,等于是唱皇帝的反调。

不仅上位会对自己不满,地方上的大量官员,也一样会对自己怀恨在心。

因为一旦停止坐收坐支这套转运制度,不知道会断了多少人的财路。

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

一旦这样做了,自己那真的是两头不落好。

他原本是准备自己死后,留下遗书,让自己儿子在新皇登基后,呈送给新皇的。

但刘伯温又改变了主意。

这些话,刘伯温最终还是在此时说了出来。

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如今上位借助空印案,将各地管税收的,给狠狠的犁了一遍。

清洗了大量元朝遗留的虫豸。

将众多获取利益的人给清理掉了,极大的震慑了宵小之心。

这个时候,趁机动税收转运制度,是最好,也是最容易完成的。

不然等上个三五年再做这事,让新补充的这些税务官们,熟悉了这一套,和地方的那些人之间,利益牵扯越来越多。

再想要做这些,又不知道得横生多少波折。

多费多少的力气。

另外一方面,则是他明显感觉到了上位的改变,尤其是对待自己态度上的改变。

君臣之间,那种越来越深的无形隔阂已经消失,上位和之前相比,也更加能听下去人劝了。

而且,通过这次的空印案,上位想来也能比较深刻的认识到,坐收坐支这一套的巨大危害。

若不是这套税收转运制度,事实上让地方上的官府,掌握了很大一部分的财权。

李善长想要号令天下官府,和上位对抗,是没有那样容易的。

说完这些话,刘伯温的身子坐的更加直了,屁股也不自觉的从坐椅子的一半,变成了三分之一。

心也随之悬起。

虽然他知道,依照上位对待自己态度上的变化,以及在处理不少事情上的变化,自己在此时说起这些,应该不会被上位处罚。

上位同意改变这些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但凭借上位的脾气,以及上位以往对待坐收坐支的态度,会因此而触上位霉头,让上位再次对自己心生不满,也还是很有可能的。

真的说起来,用来谋身这些不说最好,不会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但刘伯温还是选择在此时说了出来。

他是真的不想错过这次的大好机会。

也是真的想要大明变得更好。

更没有忘记,上位当日对自己说过的话,没有忘记上位交给自己的,找出大明共同理想的重任。

那么在这等时刻里,又怎么能一直计较个人得失,对这等让大明变得更好的机会视而不见?

要真的这样做了,他心里真过不去这个坎。

有些事,终究是需要有人去干的。

与其想着让别人上,让别人拼命,不如去想一想,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

“刘先生,你说的很对,坐收坐支这一套确实不行。

咱的想法是好的,可它娘的贪官污吏太多了。

很多人没有机会,都要努力的找出机会,猛猛的往自己腰包里塞钱。

坐收坐支这套,方便是方便,可它娘的也方便那些狗东西们捞钱。

这些,必须要改!”

刘伯温的声音刚刚落下,朱元璋的回答就来了,带着斩钉截铁般的坚定。

他能看出刘伯温在说这话时,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要是上辈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就算是认同刘伯温的这些提议,也肯定会趁机多让刘伯温多提心吊胆一会儿。

但这辈子,他不会如此做了。

明知说出来这样的话,可能恶了自己,为了家国利益,却还是当面说与了自己。

这样的人,是值得信任,且要想办法安他的心,让他赶紧放下心来。

刘伯温说的这些,切中时弊,也正是自己所想要做的。

上辈子自己对于经济这些认识不足,涉及到经济时的,往往会犯迷糊。

坐收坐支这一套,就是其中的典型。

而今重新来过,自然需要将之给解决了。

刘伯温闻言,那提起的心,一下子放回到了肚子里。

上位,是真的不同了!

“臣觉得,改坐收坐支为税粮统一征收转运至太仓。

而后再根据各个地方的需求,由朝廷进行调拨比较合适。”

刘伯温说起了解决的办法。

在这上面,宋朝是有例子在的。

说起宋朝,可以各种骂,说他太怂,说他断了脊梁,骂他丧师辱国,丢人丢到了姥姥家。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