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36章 宝马大众都是咱创的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第36章 宝马大众都是咱创的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4:3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和伯格曼公司谈妥轻机枪和冲锋枪的研制事宜后,鲁路修在图林根这边的任务也基本算完成了。

此后三四天,他亲自帮衬着雨果施迈瑟梳理了大致的技术路线,规划了一下时间进度,同时办完了成立新的伯格曼子公司的手续。

新公司暂时定名叫“伯格曼萨尔茨堡实业有限公司”,反正这只是公司名,而不是品牌名,不用太讲究,就好比那些某某公司某地子公司。

伯格曼也问过他,为什么选萨尔茨堡这么个奥利奥地名。鲁路修就只是随口解释,萨尔茨堡是他的故乡,伯格曼也就没有再反对。

至于新公司产品的品牌,未来也可以不止一个。鲁路修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大众”这个牌子,因为他知道在这个被和谐过的世界,他事实上已经截胡了很多并不存在的人的气运。

如果没有他鲁路修来创建“大众”这个品牌,那这个牌子肯定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当然鲁路修也考虑到“大众”这个牌子似乎更适合载具,带点民用属性。纯杀戮用的轻武器,将来还是另外弄个牌子比较好。

新公司成立后,雨果施迈瑟也很快拿出了具体设计方案。表示半个月内能出轻机枪样枪、一个月之内出冲锋枪样枪。然后开始安排机加工少量试产。

以12月中旬为交货时间点的话,施迈瑟保证可以提供100挺新式轻机枪,和300~500把冲锋枪。

在磨合具体技术方案的时候,施迈瑟还提到,冲锋枪的关键难点应该是枪机重量的微调——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款并不完全闭锁、全靠弹簧惯性复进的枪机,那就必然不可能造出重量刚好完美的枪机。

这是需要大量慢工细活的反复试验的,强行仓促上马,就必然导致枪机不是轻了就是重了。

枪机轻了就会过于容易后坐、加剧子弹点火时漏气漏火的现象。而重了的话,就会难以及时后坐,导致退弹壳时卡壳。

对于这个问题,鲁路修也给对方吃了一颗豁免责任的定心丸:既然做不到精益求精微调,那初版就宁可把枪机往轻了设计。

作为军迷,鲁路修可是太了解枪机过重过硬导致卡壳的危害了——后世之所以评价一战中法军的绍沙式轻机枪是千古第一烂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后座部分太硬太重。

绍沙式在后坐时,甚至是让枪管整体跟随枪机一起刚性后退的,就跟大炮里的管退炮似的。

这样的好处是射手感受到的后坐力确实小了,因为有一整根枪管往后退帮着卸掉了后坐力。但后退的部分太大太重,就经常容易动作不到位,然后退弹壳时就卡住了。

穿越前鲁路修在哔站上看过绍沙式的测试视频,打完20发子弹卡壳了4次,也难怪一战法军人人都说自家的轻机枪是天下第一屎。

鲁路修自然要避开这个大坑。宁可射程近、漏火,也不能卡壳。

施迈瑟吃了这颗定心丸,才彻底放开手脚加速研发。

有最终用户的低要求和宽恕,他的效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

11月12日,结束了在图林根城的任务后,鲁路修和殷麦曼再次踏上了飞行的旅途,前往下一站慕尼黑。

那里是巴里亚王国的首都,也是鲁普雷希特公爵的老巢,也有西门子公司的总部。

此番去慕尼黑,鲁路修还有一堆零敲碎打的小东西要找承包商解决,最后还需要找西门子公司解决无线电台轻量化和便携化的问题——对于暴风突击队而言,一台足够轻便,能够被突击排扛着走的无线电,才是突击队战术的真正精髓,这甚至比轻机枪和冲锋枪还重要。

因为只有轻便携行的电台,才能够让一线部队精确报点、呼叫炮火支援,让全军的远程重型火炮使用时更加灵活高效。

在飞机上,这几天一直住在招待所里好吃好喝、啥事儿也不用干的殷麦曼上尉,还显得有些不甘心:

“在图林根实在是太无聊了,这种工业小城市也没地方旅游。你倒是天天有事儿忙,给你们陆军捞了那么多好东西。”

鲁路修坐在后排,闻言不由笑了:“刚回国让你多睡几天,还得了便宜卖乖。到了慕尼黑,你就得抽空教我开车开飞机了,而且我在图林根也不光是为陆军谋好处,你们航空队也用得上的。

我这次让伯格曼公司造的几款试验型轻机枪和冲锋枪,散热结构其实都有问题,以后还得改。但用这些‘残次品’作为空军型,将来给你的侦察机装上,或是直接手持在天上打,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殷麦曼刚听到这儿就不干了:“合着我们航空队就该用残次品?!”

鲁路修:“你懂什么!天下就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两种枪在陆战中,环境兼容性很差,只能在多水或寒冷的环境下用,但是空战就无所谓了——你想飞机飞行的时候风得多大?风冷的效率比地面高了不知多少倍!

所以散热筒再残次的机枪,到了天上都绝对够散热!要我说,如果想好了要打空战,那就该专门定制尽量省略散热结构重量、足够紧凑轻便的机枪!尤其飞机的载重量很珍贵,更该在这方面做到极致。”

鲁路修这番话终于让殷麦曼难得精神振奋了一下,他顺着这个思路一想,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历史上一战时绝大多数军队的航空机枪,其实都没有经过特化设计,当时空军不专业,就把陆战机枪直接搬过来用了,散热有冗余也不管。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