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 第一卷 第54章 算法

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第一卷 第54章 算法

作者:看不见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4:1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会议室的空气凝滞。

“不行。”

坐在长桌首位的男人,是主管生产的王副厂长。他把JY1后续改进型的风洞测试申请推回到桌子中央。

“王厂长,我们的时间很紧。”杜宇泽开口。

“小杜,不是我为难你。”王副厂长捏了捏眉心,“厂里的小风洞,排期已经到明年六月。别说你们的改进型,就是几个成熟项目的例行测试都得见缝插针。”

“那国家级的风洞呢?HF-03或者FL-08?”沈青云忍不住问。

王副厂长看了他一眼,像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申请报告我半个月前就帮你递上去了。你知道上面怎么回复的吗?‘原则上支持,请按流程排队’。这个队要排多久,一年?两年?谁也说不准。”

老李在一旁闷声不响,这个结果他早就料到了。这就是现实,技术突破永远被资源和流程的枷锁捆着。

“也就是说,路被堵死了。”杜宇泽的结论简单直接。

“是堵死了。”王副厂长摊开手,“除非你们能自己变出一个风洞来。我的建议是,放缓改进型和轻型机的预研,先把JY1现有批次的生产任务保证好。这才是重中之重。”

“用生产换研发,等于用今天换明天。”杜宇泽说,“等到明天,我们拿什么去跟别人竞争?”

“那你想怎么样?”王副厂长有些不耐烦,“我这里没有资源,这就是结论。没有风洞数据,你们的设计就是空中楼阁。总不能拿原型机和试飞员的命去赌吧?”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

沈青云感到一阵无力。他们解决了电磁兼容的“内患”,却被风洞这个“外患”一巴掌拍回了原地。王副厂长的话虽然刺耳,却是事实。没有经过充分风洞验证的飞机,就是个飞行棺材。

“如果,”杜宇泽忽然开口,“我们可以不用传统风洞呢?”

所有人都看向他。

“你说什么?”王副厂长皱起眉。

“我说,我们可以把JY1本身,变成一个移动的风洞。”

“胡闹!”老李第一个拍了桌子,“小杜,这不是开玩笑的事!什么叫把飞机变成风洞?你想干什么?”

“这不叫胡闹,这叫飞行测试数据辨识。”杜宇泽无视了老李的激动,转向王副厂长,“简单来说,就是让飞机飞起来,通过精确控制一系列机动动作,用机载传感器实时采集飞行状态数据,然后通过算法反向解算出气动参数。”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就是一个‘飞行风洞’。”

会议室里死一样的寂静。

沈青云的大脑一片空白。这个概念,比三天前那本《分布式模块化航电架构基础概念》还要疯狂。那本书至少还在理论范畴,而杜宇泽现在说的,是要用价值数亿的原型机和一条人命去实践一个闻所未闻的理论。

“你疯了。”王副厂长吐出三个字。他不是在骂人,像是在陈述一个诊断结果。“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用机载传感器?那些传感器的精度够吗?你知道做这种测试,飞机需要飞到什么极限状态吗?大攻角,高侧滑,甚至进入失速边界!你这是在让试飞员玩命!”

“传感器的物理精度或许不够,但我们可以用软件来补偿。”杜宇泽的语速不疾不徐,“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还有高阶卡尔曼滤波算法,可以把误差修正到可用范围。至于飞行状态,我们不需要一步就到失速边界。可以从最安全的包线开始,逐步扩展。每一次飞行,都能为下一次飞行提供更精确的模型。”

“算法?你说的这些算法,哪本教科书上有?谁验证过?”老李追问,他的脸涨得通红。

“没有教科书,我们自己写。没有验证,我们自己去验。”

“拿什么验?拿01号原型机去验?”老李的声音都在发颤,“小杜,那上面坐的是人!是活生生的人!”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