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

第(1/3)页

刘珩继续道:“就在数日前,皇甫嵩将军假意奉诏拔营!然大军行至半途,其心腹长史梁衍将军,便奉皇甫将军密令,率右扶风精锐步骑两万,偃旗息鼓,星夜疾驰,已抵达潼关与我麾下徐公明合兵一处!”

轰——!

这个消息如同九天惊雷,狠狠劈在张济和所有西凉将校的心头!

皇甫嵩的扶风兵马!整整两万精锐!竟然……竟然悄无声息地并入潼关?

“此刻!”

刘珩继续道:“梁衍所部两万精兵,已与我麾下大将徐晃的潼关守军合兵一处!潼关守军已逾三万!皆是能战敢战之锐卒!且潼关城高关险,可抵董卓大军否?”

刘珩目光扫过堂中一众面无人色的西凉将领:“三万精锐,扼守雄关!张将军!贾都尉!诸位将军!试问,董卓驱赶着疲惫不堪、心怀怨愤的流民和同样士气低落的中军,前有铁壁雄关,后有十数万关东义师追兵,他拿什么来撞开潼关?”

他猛地踏前一步,气势迫人:“是拿他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去砸关墙?还是拿那些被驱赶的妇孺老弱去填壕沟?亦或是指望将军你,带着这数万被抛弃在此的孤军,挡住关东联军,而后再去攻打潼关,为他打开一条血路?”

刘珩的质问,一句比一句诛心!

他用无可辩驳的事实——皇甫嵩倒戈、梁衍两万精兵并入潼关、潼关守军激增至三万精锐——彻底粉碎了张济等人心中最后一丝关于潼关能被董卓攻破的幻想!

堂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张济脸色惨白如纸,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他最后的心理防线,被刘珩用这冰冷残酷的事实彻底击溃了。

贾诩也是倒吸一口凉气,看向刘珩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皇甫嵩投诚,梁衍带兵入潼关……如此关键的情报,刘珩竟能压得如此隐秘,并在此时抛出,其情报网络和对人心的把握,简直可怕!潼关已是真正的绝地!

张绣等将校更是面如土色,眼中只剩下绝望。三万精锐守潼关?董卓完了!他们……也完了!除非……

刘珩看着众人的神情,知道火候已到。

他语气缓和下来,却带着威严和一丝诱惑:“张将军!贾都尉!诸位将军!归顺朝廷,弃暗投明!我刘珩在此立誓:既往不咎,一视同仁!保尔等官职、家眷、部曲!待扫清董逆,迎奉天子,诸位皆是大汉功臣,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若执迷不悟……”

刘珩的声音陡然转冷:“潼关之下,玉石俱焚!尔等身死名裂,家眷亲族,亦难逃国法!到那时,悔之晚矣!”

“何去何从,将军一言可决!”

刘珩的目光落在了失魂落魄的张济身上。

张济看看那些面如死灰、眼中已无战意的部将,再看看一旁沉默不语、但眼神深处已倾向明确的贾诩,最后看向站在刘珩身后虎视眈眈的典韦,以及刘珩那洞悉一切的平静面容……

所有的挣扎、不甘、恐惧,最终都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他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缓缓站起身,对着刘珩,深深一揖到底。

声音嘶哑而疲惫,带着认命的绝望:“阳武侯……算无遗策,济……心服口服。然济非降盟军,只愿率本部兵马归顺……阳武侯,听凭……侯爷驱策。”

此言一出,堂内紧绷的气氛骤然一松,随即又陷入一种复杂的死寂。

堂下一众西凉将校,皆是面面相觑,最终也纷纷抱拳俯身,对着刘珩无声地躬身行礼。

大势已去,主将都已明言归降,而西归的命脉又被潼关三万大军死死捏住,皇甫嵩倒戈的消息更是彻底击碎了他们的幻想……除了归顺,他们已无路可走。

贾诩也站起身,对着刘珩拱手深深一揖,姿态放得极低:“诩……亦愿追随侯爷,共扶汉室。”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但那份平静之下,是对眼前这位年轻侯爷深不可测的谋略、情报与掌控力的彻底折服。

皇甫嵩、梁衍、潼关……这些关键棋子竟被刘珩运用得如此精妙绝伦!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也只有跟着这样的人,才能在这乱世中保全性命,甚至……一展所长。

刘珩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意。他快步上前,双手扶起张济和贾诩,语气诚挚而有力:“张将军深明大义!文和先生弃暗投明!此乃国家之幸!快快请起!”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