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二十三章 灵帝驾崩

第(1/3)页

中平六年三月,郡守府,书房内檀香袅袅。

刘珩与荀彧对坐于棋盘两侧。刘珩执黑,眉头紧锁,盯着棋盘上错综复杂的局面,手指间夹着一枚黑子,有些犹豫不决。

这几年他倒是学会了围棋,奈何天赋实在有限,棋力稀松,偏偏又固执地认为一个英明神武的侯爷理应也是个围棋高手。

于是便苦了荀彧,常常被刘珩拉着对弈,每每杀得刘珩丢盔弃甲,但他偏偏又乐此不疲。

荀彧落下一枚白子,却并未看棋盘,而是微微倾身,声音压得极低:“侯爷,文公密报,陛下……龙体沉疴难起,恐将不豫。张让等近来活动异常频繁,似与大将军何进暗通款曲,又似各有盘算,相互提防。蹇硕手握西园新军,态度暧昧。京师暗流汹涌,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恐有变故。”

“啪嗒。”

刘珩将手指间那枚黑子扔进棋罐中。他脸上的玩味之色瞬间褪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凝重。

他缓缓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推开窗户,早春微寒的风立刻涌入,吹动着他额前的发丝。

他沉默地望着东南方向——那是洛阳所在。

目光似乎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那座即将被吞噬的帝都,灵帝刘宏……那个昏聩却又在最后关头给了他一线生机的皇帝叔叔,终于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么?

十常侍、何进、世家……还有那场最终将大汉彻底拖入深渊的变数——董卓进京,以及紧随其后的黄巾余波再起,诸侯割据……

历史的车轮正轰然驶向那个刘珩无比熟悉的路口。

荀彧安静地侍立一旁,等待着。

良久,刘珩转过身,脸上的黯然与追忆全都随之消失,恢复了一贯的沉静,他的声音不高:“文若。”

“彧在。”

“传令:左冯翊全境,即日起进入‘春狩’!各城加固城防,严查出入,所有粮仓清点封存,命徐晃率所部破羌营,即刻移驻云阳,扼守泾水要津。命赵云所部玄甲营马不卸鞍,随时待命!再命陈叔至,速召屯田军精锐,设‘讨逆’三营,配发武器甲胄,加强战备训练!郡内所有驿道、关卡,增派人手,严密监视一切可疑动向,尤其是来自洛阳方向的消息,不分昼夜,随时来报!”

“诺!”

荀彧神情一肃,没有丝毫犹豫,躬身领命,转身快步离去。

书房门轻轻合上。

刘珩再次转身,目光重新投向窗外,投向东南洛阳的方向,他低声自语,声音只有自己才能听见。

“你的日子,终究不多了……陛下。”

……

中平六年,四月丙巳。

黄昏时刻,日头懒洋洋地悬在远处,似乎随时都要离开。刘珩赤着脚,裤管高高挽过膝盖,沾满了泥点,正弯腰摆弄着几株刚移栽不久的菘菜苗。

“侯爷!”

一声低沉的呼唤自身后传来,陈叔至,这位自洛阳起便追随刘珩的宿将,如今愈发沉稳如山。

他步履匆匆,停在刘珩身侧,呈上一卷简牍:“公明自云阳急报,泾水以西,斥候发现零星羌骑游弋,其后三十里外屯有甲兵五千余人,观其旌旗,似是西凉军,疑是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不知因何入关中?”

刘珩并未立刻起身,只是将手中沾泥的小铲轻轻插在湿润的泥土里,又压了压一株菜苗根部的浮土,这才缓缓直起腰。

他在屁股上来回擦了擦手上的泥,接过简牍,目光在简上迅速扫过,脸上并无波澜。

牛辅?他已经出现在关中了?速度够快的,莫非……

不过好在牛辅兵马不多,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刚穿越的病秧子了,五千人马自己还能吃得下,况且自己还有赵云徐晃这些猛将。

随后刘珩淡淡道:“之前令破羌营移驻云阳,扼守要津,便是为此。董卓此人发迹于凉州,历来于羌人交好,而今羌人和西凉军突然出现在关中绝非好事。公明处置得宜,命他严密监视,若牛辅军敢越雷池一步,不必请命,即刻击之!”

“再令子龙速率玄甲营自池阳至谷口,昼伏夜行,务必隐匿行迹以为奇兵,以作策应,务求全歼,以儆效尤。”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