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十六章 城外闲谈

第(1/3)页

“景伯,你就放心吧!”

刘珩随手拔了根狗尾巴草叼在嘴里,含含糊糊地说:“你看那边,不是有人气么?”

他抬手指向不远处,那里靠近一条小溪,几间低矮简陋的茅屋聚在一处,歪歪斜斜的篱笆围出一个小院。

茅屋显然新修不久,泥土和茅草的颜色都还新鲜,篱笆外,几块大小不一的田地刚被翻整过,泥土松软,散发着独特的腥气。

几个穿着满是补丁短褐的老农,正弯着腰,小心翼翼地侍弄着刚冒出嫩芽的菜畦。

更远处,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人影,在更广阔的荒地上挥动简陋的农具,奋力开垦。

景伯顺着刘珩指的方向看去,脸色稍稍缓和,但嘴上还是念叨:“看着是些老实巴交的农人,可侯爷金尊玉贵……”

“行了行了。”

刘珩有点受不了景伯的唠叨,把嘴里的草茎吐掉,拍拍手:“走,过去瞧瞧。记住,我现在就是个家里开了几间铺子,闲着没事出来看看庄子收成的刘家小郎君,不要张嘴闭嘴侯爷侯爷的……”

景伯无奈,只能应了声“是”,紧紧跟上。

两人走近那几间茅屋,院外田埂边,三个老农正蹲在一起,对着其中一小块绿油油的菜苗指指点点,低声交谈着,脸上沟壑纵横,满是风吹日晒的痕迹,眼中却透着一种希冀。

“几位老丈。”

刘珩脸上挂起笑容,拱了拱手:“叨扰了,小子从高陵城来,看几位老丈这地侍弄得好,这菜苗长得精神,想讨教讨教。”

三个老农闻声抬头,见是两个衣着体面的生人,其中一个还是面皮白净的后生,都愣了一下,眼神里本能地带上些拘谨和警惕。

一个缺了颗门牙、皮肤黝黑的老农连忙起身,局促地在满是泥巴的裤腿上擦了擦手,口音和后世关中人倒是有几分相似:“这位……公子,说笑了,额们就是胡日鬼着,地里刨食的,哪敢说讨教。”

“老丈过谦了。”

刘珩自来熟一般,自顾自蹲到田埂上,离那菜苗近了些,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地是新开的吧?瞧着翻得够深。这苗是菘菜?”

见刘珩蹲下,毫无架子,还认得菜苗,几个老农的戒心消了些。缺门牙的老汉咧嘴笑了笑:“公子好眼力,是菘菜。这地……唉,还是托了阳武侯爷的福,才分给额们这些人的。”

“哦?阳武侯?”

刘珩故作惊讶:“可是那位刚上任的左冯翊?”

“可不就是他!”

旁边一个稍微年轻些、背有些驼的老农抢着说道,语气里带着感激:“侯爷前阵子刚打跑了羌人,还收拾了好些贪官污吏,听人说刚到高陵城就抄了杨家和那些狗官的家,城门上现在都还挂着人头哩!说是因为杨家勾结羌人,被侯爷都杀了,杀得好啊!还开仓放粮,要不额们这些人,不是饿死在路边,就是被逼得去给那些豪强当牛做马,连人都不算咧!”

他说得有些激动,唾沫星子都溅了出来。

“嘘!老赵头,小声点!”

另一个一直没怎么吭声、面容愁苦的老汉赶紧扯了扯他的袖子,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侯爷是好官啊,听人说也才十七八岁,和这位公子年龄差不多……可谁知道除了杨家……说不定就藏在暗处盯着额们呢?”

他脸上满是谨慎。

刘珩心中了然,脸上却露出理解的神色:“老丈说的是,谨慎些好。那……这分地,是怎么个分法?收成怎么算?赋税重不重?”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